现在傅上瑞还摸不清处,赵铭的真实想法,因此他并不敢有大动作,只是一步步的进行试探,逐渐蚕食赵铭的权利,等到积蓄到一定力量后,在进行发乱,夺取江东军政大权。
清早,总督府客厅内,傅上瑞正与几名江浙之地,致仕在家的明朝官员,进行商议。
这些人多半是在弘光朝覆灭后,有感大局崩坏,清军占据天下已是必然,遂即弃印归乡,当了逃官的人。
他们在关键时刻,并没有担起责任,而是跑回家乡当遗民,虽没有投靠清廷,但是为了生存,却也苟且偷生,乃是逃官。
逃兵被抓到了要杀,以明军纪。官员一旦弃印而逃,便是主动脱离了官僚体系,同样要被问罪。
不过,官毕竟不比兵,逃兵抓到了几乎必死,逃官却未必。
毕竟,当年清军来的太快,许多人还没反应过来,江浙就已经失陷,官员们完全可以说,曾多次想要南下,投奔朝廷,但是身处清军控制区域,实在难以脱身南下投靠。
而明清相争之际。能守住节操之人,确实只是少数,许多官员都有失节的问题,投清后,再次反正归附之人,亦不在少数。所以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朝廷基本不会追究这些逃官。
不过,这些人想再次进入官场,也比较难,毕竟现在的朝廷,乃是由那些坚持抗清,抛妻弃子,丢弃家业南逃,投奔朝廷之人掌控,他们不可能愿意让这些人来,分享他们的权利。
只是凡事都例外,何腾蛟为了把持朝政,吸收党羽,便招揽了许多这样的人。
那些跟随朝廷逃亡之人,自持功绩,同时他们意志坚定,明白自己是为了朝廷,对何腾蛟没有所求,双方没利益交换的关系,甚至存在某些竞争,是不屑于依附于何腾蛟的,所以何腾蛟只能吸收大批有求于他的人,充做党羽。
傅上瑞来到江东后,基本是与何腾蛟一个思路,东海镇的将士战功赫赫,凭借自身功绩,就有资本高升,所以傅上瑞一时间很难拉拢,只能让何腾蛟先压制他们不封,等待他们对赵铭失去信心,再来逐一拉拢。
而他则先接触,那些没有功绩,却想要做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