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朝廷的电报,李旭心里浮起一缕淡淡的喜悦。卧薪尝胆几十年苦心经营义勇军,今天终于迎来了改变历史的时刻---甲午战争曾经给天朝带来无尽的灾难而被国人耿耿于怀,现在终于被改写了结局!
对于义勇军的表现,李旭并不感到意外,长达数年的精心策划和反复推敲,部队长年累月地秘密开展以日军为假想敌的艰苦训练,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以提高武器装备水平---如果说日军和以淮军为主的清军战斗是一次近代化军队和古典封建军队的较量,因为巨大的军队建设代差而不可避免地以日军胜利为结果---那么义勇军和日军的较量则在战争意识和战略战术方面存在“代差”,接受了李旭现代化战争要求熏陶的义勇军在机动能力、火力输出等关键指标上明显强于对手!
所以打败日军并不奇怪,李旭很清楚对付小日本只要政府下定决心,就是以清军的羸弱战力坚持长期作战绝不屈服,拖也能拖死日本---最坏的结局不过
是两败俱伤!
但是李旭现在并不希望战争久拖不决---要提防心怀叵测的欧美列强浑水摸鱼!更重要的是淮军已经被打垮了,淮系政治势力也烟消云散了,该是结束这场战争的时候了---唯一让李旭意外的是日军真不经打,台风计划原定三个月结束战争却实际上一个月就基本结束了!
但是,李旭也很清楚日本是一个顽固的国家,可以打败它却很难凭借一次战争征服它---深受儒家影响却又有自己独特理解的日本人已经形成了绝无仅有的民族个性,他们承认强者甚至表面上屈服强者但真正要令日本人心服口服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要想打断日本人的脊梁,也许还需要一场战争吧!
在李旭看来,义勇军现在还没有实力全面进攻日本,甲午战争的胜利只是狠狠打击了一下日本人的嚣张气焰和狼子野心,顺便再迟滞一下日本飞速前进的步伐---让它放慢一点发展的速度而已。真正要让日本心服口服只能寄希望于下一场战争了---届时战争将在日本列岛展开,也只有这样才能令日本真正屈服!
还有一个原因也让义勇军不得不速战速决,这就是经济压力。江南虽然富庶可战争是个无底洞啊,为了避免财政赤字太大影响经济建设,李旭不得不控制战争规模---即使这样,前不久义勇军还是发行了战争债券以应对资金压力!
不过这次发行的一个亿的战争债券显然大受欢迎,海内外资金踊跃追捧就连日本人也偷偷购买了不少---方世平还专门来电请示是否同意日本人买债券,
一些日本财阀如三井就偷偷委托代买债券---呵呵,资本果然是只有利益而没有国家啊!
李旭慢慢点上烟,在办公室里缓缓踱步,思考着如何停战谈判。他对一旁等候记录的秘书缓缓指示:“回电朝廷,同意日方和谈请求。和谈前提有三---一是和谈地点定在日本山口县下关,由义勇军登陆下关保证和谈安全;二是本帅亲自赴日谈判,随行人员待定;三是义勇军继续维持战场攻势---待和谈达成协议后再行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