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初到阳翟城

这时天已经亮了,一行人装扮成一队回家省亲的官员,骑马赶车向颍川进发。

进入颍川郡,仿佛是另一片天,青山绿水,土地肥沃,麦苗长势良好。如果与幽州和并州的荒凉对比,这里要繁华热闹许多,而且丁伟能明显感觉到,此处民风淳朴,看往来之人,虽是街井小民,却也是谦恭有礼,一派斯文,不愧是名士的发源地,算起来,三国的名士十之八九都出自这里。

而颍川郡的治所阳翟,更是闻名。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生于此,夏启建都于此。虽然夏朝的宫殿已经成了废墟,但他却孕育出了数不尽的人才。

在阳翟的南面,有一个县,叫许县,现在还不出名,但在原来的历史中,以后将会以一个新的名字——许昌,而变得举足轻重。

进了阳翟城,丁伟等人就下了马,很快来到了邓当夫人住的客栈。

这家客栈叫山悦客栈,规模虽然不小,可是在城中偏僻的地方,客人不多。丁伟等五十几人一来,可乐坏了老板,让所有伙计都行动起来,将这些贵客安置

好,又送来了酒菜。

吃完饭之后,丁伟准备带着赵云和徐盛去颍川书院,突然进来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将军,我也想去颍川书院。”

“阿蒙,不可胡闹!”邓当赶紧过来,拉起小孩子就往外走。

“阿蒙?等等…”丁伟突然觉得这个名字好熟悉。

“主公,他是内弟阿蒙,不懂事,还望主公恕罪。”邓当以为丁伟生气了,赶紧跪倒赔罪。

“文忠,我观此子颇为聪明,很是喜欢,没有怪罪之意,文忠不必如此。”丁伟向邓当摆了摆手,然后对阿蒙说,“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要去颍川书院呀?”

“我叫吕蒙,我要在颍川书院学好本事,为我爹报仇!”小孩说的时候,紧握着拳头。

“吕蒙,果然是吕蒙!”丁伟表面镇静,可内心却已经兴奋无比。这一趟颍川之行,还没到颍川书院,就已经有这么大的收获,黄忠、徐盛,现在又有一个

吕蒙。虽然他现在只有十岁左右,但并不影响他将来的成就呀!那可是白衣渡江,巧取荆州,让关羽走麦城的吕蒙呀!邓当…“

丁伟猛然想起来,邓当也不是普通之人呀!《三国志》中都有记载,他曾是小霸王孙策的部下将领,数次领兵征伐山越。吕蒙在十五、六岁,也偷偷地随邓当去打仗。后为被邓当发现,厉声喝叱,但是吕蒙不听。打完仗回来后,邓当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妻子又告诉她的母亲,吕蒙的母亲既担心又生气,没想到吕蒙却说:“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吕母闻后大惊,同时知道儿子虽然年龄小,但是胸怀大志,于是就不再阻止。几年后,邓当去世。张昭推荐吕蒙接替邓当职务,任别部司马。

“好,有志气!”丁伟赞叹一声,“那我就带你去颍川书院。”

颍川书院在这儿无人不知,无需多问,他们几人便来到了书院的门口。正月到处都是喜庆的场面,唯有

这儿显得清静。

当看到门口“颍川书院”烫金的四个大字时,丁伟心中一阵激动,三国时期的名士,有一半可是出自这里。郭嘉、荀彧、荀攸、戏志才、钟繇、陈群等,司马徽和荀爽也因为这个书院而闻名天下。

当然,在这个时期,南方襄阳也有一个书院和它齐名,那就是庞德公的鹿门书院,同样那儿走出的名士,诸葛亮、徐庶、庞统、马良、廖立、刘巴、蒋琬等,也都是一时风云人物。

“希望在这里能够有所收获!”丁伟一边想着,一边让徐盛前去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