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战争实力对比

教育这种事情向来是一个先进国的重中之重,因为一个国家只有发展了教育,教育处高质量的一代人,这样的国家未来才是有希望的,而来自后世的邓阳对于这样的理念自然更加的清楚,在邓阳看来想要让南华国真正的成为一个世界强国,顺带着让华夏国也强盛起来,那么除了强大的军队和工业之外,还需要的就是众多的高质量的知识分子,只有这些人变得更多,那么这样的国家未来才会更加有着希望,因此在邓阳的指挥下,到处都在成立一所所的学校,不过除了基础教育上的大力投资,在成人的教育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大量的夜间学校,大量的各种培训班在整个南华国如同雨后春笋一样不断的冒出来,根据南华国教育部的统计,南华国拥有的大学有十七座,而高中有一千四百座,小学十三万座,甚至还有着一万三千座的职业学校,这么多的教育部门就是南华国能够走到如今的重要依仗。

学习知识并不算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些人他或许刚开始的时候非常不懂,但是只要你能够调动起他的积极性那么很快他们就能够掌握所有需要掌握的知识,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完全是因为邓阳让所有的国民都知道知识的重要性。

一方面是因为邓阳对于民众的巨大影响,让普通的百姓对于这样的教育充满了热情,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南华国对于拥有知识的人是十分尊敬的,并且在现实中给予足够的地位。尤其是大量的外国知识分子到来,随后受到了重用,这对于整个南华国是无比重大的冲击,很多的百姓都意识到,他们在这个时候必须要武装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否则他们将被这些外国人压在脚下,这种有着对比性的形势,让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年轻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从而让他们更加愿意去消息更多的技术和知识。

四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邓阳亲从小培养出一个个的大学生,但是却能够让很多人掌握基础的知识,同时南华国境内的百姓也不是说没有高学历的,虽然在这个时代华夏族的百姓很少有多少高级知识分子,但是并不是说没有,还有很多人是接受了高中教育的,这些人经过了补充学习之后也可以适应很多的岗位,这些人的存在最少使得南华国不比完全依赖外国的人才,加上后来大量的各国留学生纷纷来到南华国,这样就使得南华国还是拥有客观的知识分子的,最少一点南华国的识字人数绝对比毛熊要多得多。

毕竟这么庞大的基础人口,加上邓阳大力的支持,百姓们脱离文盲的速度还是非常快速的,并且还有这很多留学生本身就掌握着更多的技能。

这些人被邓阳看作是未来的希望,同时他也非常的清楚后世的那句话,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就是最强大的生产力,所以在对待有知识的人,他们的待遇是非常优厚的。

这种开明的政策,让很多的知识分子都非常热衷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建设国家之中。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百姓都有着一定的贪婪,这是人类的一种共同性,但是东方民族和西方民族还是有着一定的不同,因为华夏族本身就是一个大一统的民族,从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开始,人们就习惯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到一起,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百姓内心之中都有着为国家献身的一种高尚想法。

毕竟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华夏族流传的比较广泛的一句话,无数的华夏族知识分子都有着这样一种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