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倒霉的是,他被派任到兵部,任兵部给事中,天天和那一帮武夫打交道,这让他心里多少有些不满。
但是,这还不是更倒霉的,从宁夏战事起,兵部就忙成了一团粥,好像偌大个兵部,最清闲的就是他一个人,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这可就让他有些碍眼了,尚书石大人和侍郎宋大人,完全不是一码事情,各自有各自的主见,而且,各自也有各自的一帮拥趸,这个时候,他一个小小的给事中,实在是不愿意在其中搀和也不能在其中搀和,这其中的水有深,是个人都知道。
幸好天佑大明,在山西总兵李如松的指挥下,宁夏轻轻松松的平了,好吧,可能也不是很轻松,但是,仗打赢了终归是好事情,但是,谁有能想得到,前几个月往朝鲜派的一支兵马,在倭寇手里又吃了大败仗了呢?这刚刚喘了一口气的兵部,又忙碌起来,没办法,平叛是大明内部的事情,那宁夏的哱拜要造反,一支支兵马拉过去,总会平
了他,迟早的事情而已,也不在乎时间的快慢。但是,在朝鲜吃了败仗,那朝廷的脸面可就没地方放了,得尽快找回来才行。
朝鲜的使者,天天往兵部跑,想知晓大明调兵遣将的情形,这群土鳖,这种事情能随便对藩国的外臣泄露的么,这些家伙不晓得厉害关系,天天跑也不过是对自己和别人带来困扰而已,他都不屑说他们,可偏生,兵部里最清闲的就是他了,调兵遣将这种事情,他基本上没有指手画脚的余地,但是,忽悠个把朝鲜使臣,他还是绰绰有余的。
于是乎,天天应付朝鲜使臣的就是他了,可谁也没料到,这一应付,就应付出祸事来了。
朝廷要派使者和倭寇去谈和,而似乎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尚书大人和侍郎大人都觉得他和朝鲜人接触的多,对朝鲜的情况也了解,去一趟朝鲜那是再好不过了。尼玛哦,这是和倭寇谈和啊,与虎谋皮的事情,他一个读书人去合适吗?
要是正儿八经的和谈,没准他会有些动力,毕竟若是谈出一个好的对大明朝廷有偌大好处的条款,他牛鑫也算是露了一回脸,今后的仕途也不用想,肯定会顺畅许多,可惜,他是兵部给事中啊,这些天兵部的这些人在忙什么,瞒得了别人瞒得了他么,尼玛打算和谈的话,这一支又一
支的兵马粮草往辽东调干嘛,朝廷的粮草军饷没地方去吗?这分明就是没打算和谈的意思啊,所谓的和谈,不过是拖延时间的幌子而已。
去假和谈,忽悠倭寇,还是凶残不讲信义的倭寇,想到这些,牛鑫腿肚子都有些发软了,他觉得自己十有八九是回不来了。
幸亏这事情不知道怎么回事,锦衣卫也要搀和一脚,派了一个据说熟悉倭寇情形的锦衣卫试百户给他做副手,到了倭寇的老巢,锦衣卫又有什么用?他对此简直是嗤之以鼻,不过,这个家伙的出现,他倒是觉得给了自己一些退路,反正按照朝廷的意思,这次去朝鲜,无非就是宽慰朝鲜人一番,然后再忽悠倭寇一番,这使者有正副之分,自然也可以分工,这宽慰朝鲜人的事情,自己就当仁不让了,至于怎么和倭寇周旋,那自然是副使的事情了,反正事情办砸了,有锦衣卫背这个黑锅,若是事情办好了,副使办好了的事情,功劳的大头当然是自己这个正使的,谁敢说不对呢?
所以,他一进义州,就不打算挪窝了,直到今天,那个和他一起从天津出发的副使,也来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