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达的愚蠢,让南唐失去了最后翻盘的机会。
粮食的断绝,使饥饿成为了寿州城最大的敌人,刘仁赡也因为忧愤过度一病不起,胜利的天平逐渐向后周倾斜。
在两军相持的过程中,李景达部下的一名将领因为内讧而叛降,不但向后周献出了营寨,还带走了一万多人的军队。
柴荣抓住机会,命令赵匡胤率领殿前诸军立即发动突袭。
赵匡胤势如破竹,一路横扫,将寿州城外的十多座营寨一一拔起,南唐援军仓惶沿淮水东逃,后周军队则兵分三路:水军沿淮水追击,柴荣率一军从淮水北岸追击,赵匡胤率一军从淮水南岸追击。三路军队联合追击了两百多里,追得南唐军队“上岸无路,下水无门”,这一战,歼灭人数接近四万人,寿州城外的南唐军队被彻底肃清。
刘仁赡听闻最后一支援军溃败,彻底病倒,昏迷不醒。
几日后,坚守了近十七个月的寿州城终于陷落。
随后,刘仁赡病死。
尽管后周和南唐在淮南战场打得水深火热,但在听到刘仁赡的死讯后,双方都做出了相同的反应。
李璟追赠太师,柴荣追封彭城郡王,并因此退兵。
对于有节气有能力的人,无论敌我都会敬重。
对南唐而言,拥有刘仁赡是它最大的幸运,但不幸的是,它只有一个刘仁赡。
半年后,柴荣再次宣布亲征,对南唐发起第三次进攻。
濠州城外,赵匡胤骑马而渡一鼓作气大破南唐水寨,斩首两千,烧毁战船七十余艘,濠州陷落。
赵匡胤沿着淮河乘胜追击,一路拿下沿河诸寨,泗州望风而降。
击破泗州,后周又用了老方法,三路大军并进,柴荣水军走淮水北岸,赵匡胤率军走南岸,其余诸将乘战船沿淮水东下。
大军气势如虹,且战且行,一直到楚州城下,赵匡胤一马当先,亲自率众攻城,攻克楚州。
两个月后,柴荣南下至长江口,命令赵匡胤率领战船驶入长江,攻击南唐水军,一直追到长江南岸,焚烧唐军营寨后大胜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