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本来在多尔衮兄弟的官衔上,崇祯是思考了很久的,本来想加上一个署理川陕平寇事宜。在招安他们之后,让他们略作休整,直接去打张献忠和李自成。
这事可行性是很高的,而且这是崇祯帝从教训里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这个教训其实来自于张献忠。对于张献忠这个人,是相当不愿意提到的,这是个小人,也是个枭雄。
但是今天说到他的时候,要说的还是他的反复无常
。这个考语并不是轻易就给他下的。这家伙基本上只要是军事上失利,就会投降。投降之后休息几天,就会继续叛变。
他的投降持续的时间最长的一次,为期半年。这半年里是他混的最不得意的时候,曾经持续表现的很乖。当然朝廷里的大员们并不相信张献忠会改变习性。只是他们希望张献忠的下一次反叛来的晚一些。虽然这样说显得有些现实。但这确实是一个相当现实的事情。
然而杨嗣昌打破了平静,这个人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参谋长,他提出了一个想法,很多人曾经觉得,如果照此办理的话,天下就会太平了。但是崇祯当时是比较厚道的,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这个建议就是,让投降了的张献忠,去打李自成。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因为李自成的老部下高杰在投降了明军之后,就基本上和李自成玩命的打,直到了南明时期,还成了比较牛的四镇之一。
崇祯当时觉得,人家刚刚投降,这样干不厚道。就
是这样的放纵,让张献忠吃饱喝足以后,再一次的扛起来他的长枪。喊起来把皇帝拉下马的口号。
因此接受了这个教训的崇祯,是准备让多尔衮兄弟去打张献忠和李自成的,但是想了很久以后,他没有在圣旨上留下那句署理平寇事宜。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人从敌对的阵营中拉过来再说。如果现在就告诉人家,你们来了还得替我去打仗。估计人家直接和四哥去抱团了。
一切还得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