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搞经济的棒槌

朱元璋一贯的火爆脾气,没花银子贿赂官吏的还好,花了银子的,一准儿少不了一顿板子。至于收了银子的,则是要掉脑袋。

朱元璋做事儿比较绝,直接把人杀了,把皮里面填充上草,挂在府衙里,震慑世人。

大家都非常懵,这沈万三抄家之后,农田也不赏赐出去,莫非朱元璋要留着自己种田不成?

那这主上也太坑了吧。有钱大家一起赚,才是硬道理好不好。

事情总是出人意料,不到五月份,应天府颁布一条新的政令。

为了庆祝朱元璋受封吴国公,吴国公下令将土地就地分给土地所属的佃户。

打土豪,分田地。

朱振并不吃惊,因为朱元璋出身就是贫苦百姓,他知道百姓最需要什么。只是他没有想到,朱元璋这个时候就敢做这件事情。

他也由衷的钦佩朱元璋,这位爷虽然扣,但是对待老百姓还是不错的。

应天府派出了十几位小吏,将土地赏赐给百姓之后,便回了应天。

朱元璋在百姓嘴里的口碑直接逆天,虽然得罪了一些商人,但是在百姓嘴里却成了圣君一般的存在。

那些本身还准备看朱元璋笑话的人,目瞪狗呆。

接着朱元璋下令,颁布商律,成立五城兵马司,不仅收取只收取三十一的商税,还给商人提供合力的保护。

一时间,天下哗然,只是大家对于朱元璋的领地还是心存顾虑,不知道朱元璋靠不靠谱,会不会回头再宰割大家一波。

朱振虽然久在家中,对于外面的大事,却一直非常关注。

对于朱元璋处理沈万三这件事情,他有属于自己的见解。

但是对于他这个三十税一的商税收取,朱振却摇摇头,朱元璋搞经济,真是个棒槌。

沈家数代人辛苦经营几十年被朱元璋一招废了。

过程非常残暴,全族人直接发配,家产被充公,土地收归应天府所有,朱元璋直接富裕了,无数的金银财宝成了武器、军粮,军队连连扩充,在周围的诸侯之中,朱元璋的实力直接上升了数个台阶。

原先在沈万三名下的农田只有几千亩,但是在扬宪的不辞辛苦下,愣是将沈万三隐藏的田产全部挖了出来,然后朱元璋手头多了十几万亩的农田。

对于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做,朱振心里忽然隐隐有了猜测,但是具体如何,还有待事情后期的发展。

只是接下来事情的发展,似乎超出了朱元璋的预料,因为它失控了。

那就是在他的领地,爆发了商人大逃离事件。

自宋朝开始,王朝不限制经济发展,兼有频繁的海外贸易,国家的税收多取自于商业,商人的地位开始逐渐上升。

元王朝的时期,因为帝国的庞大,与外界的往来依然频繁,再加上元王朝对于封建王朝的那一套并不是非常理解,对于国家的管控反而松懈了许多,商人的地位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有诗人写下了,憧憧十一门,车马如烟云的句子赞美大都的商业繁荣。

很多国际友人,比如马可波罗来了元王朝之后,更是被元王朝繁荣的商业给亮瞎了眼睛。我靠,你们东方好繁华,我们西方都是乞丐啊!

你们东方是个黄金遍地的国度,你们的乞丐都比我们富有。

你们的商人过得比我们的贵族过得都幸福。

到了元王朝末期,商人越发的活跃,借着战争的机会,大发战争财,囤积居奇,贩卖军资啥事儿都干。

沈万三只是万千商旅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只是,沈万三被抄家这件事情,对商人的影响非常强烈。

因为他太突出了,沈万三相比其他的商人来说,相对是有节操的,他几乎没有什么劣迹。有节操的商人说被干掉就干掉了,其他屁股不干净的商人更加感觉到危险。

很多人抛家舍业的开始逃离,就怕哪天朱元璋一不开心,把他们也废了。

我们惹不起,但是我们躲得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