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众人皆是历经宦海多年的聪明人,转瞬间就已经想到了德庆皇帝的用意。
想来,德庆皇帝一定是明白,若是他从一开始就重用李纯臣、并把李纯臣的“磨剑论”公布于众,就一定会迎来众臣的反对,所以德庆皇帝便反其道而行之,把李纯臣放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并且提也不提李纯臣的“磨剑论”,如此冷处理一段时间,避过了群臣的蓄力反对,接着再徐徐图之!
从某方面而言,德庆皇帝这次“打压”李纯臣,本身就是对李纯臣的一种爱护!
事实上,德庆皇帝把李纯臣安排在通政司衙门里面,也是表明了一种态度与决心!要知道,通政司是转呈奏折、通达民情的衙门,德庆皇帝让李纯臣在这里历练一番,自然可以增长许多的相关经验,再等到将来德庆皇帝准备实行“密折制度”的时候,李纯臣也正好可以得到重用!
更何况,由于通政司的特殊性,这个衙门里的官员还经常负责为皇帝草拟旨意!非常容易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
德庆皇帝对李纯臣的安排,也可谓是煞费苦心!
可惜,明白虽然明白,但德庆皇帝这般做法,黄有容与沈长茂等人却再也找不到理由表示反对了。
于是,德庆皇帝这份精心准备的榜单名次,就被张德这么顺顺当当的读完了。
接着,德庆皇帝环视群臣,并在周尚景、赵俊臣、黄有容、沈长茂四人身上略有停留,见群臣都没有反对,其中黄有容与沈长茂的神色间还有些惊疑不定,德庆皇帝眼中有得意之色一闪而过,并缓声宣布道:“既然众爱卿没有其他意见,那么就这么张榜吧!”
接下来,自有礼部官员跪领了殿试的榜单名次,并匆匆前去张贴榜单不提。
而德庆皇帝又勉励了群臣几句后,刚准备说一些接下来南巡的事情,就见有太监匆匆进入殿内禀报道:“启禀陛下,恭贺陛下,太子殿下他回京了!”
赵俊臣早已经得到消息,对此并不意外,只是微微一笑,知道随着太子朱和堉回京,庙堂之上,怕又有一番热闹可看了!
……
ps:恩,今天第二更!厚颜继续求点赞,求推荐票!
虫子断更这么长时间,其实也不敢再奢求这本书能有怎样的成绩,只是想认认真真的把它写完罢了,然而看着各项数据总是不变,心中不免有些寂寥,总有种“这本书还有人在看吗”的错觉,所以还请大家给虫子一点动力可否?拜谢!
……i1292
。
……
第二天,早朝之上。
进入大殿之内,赵俊臣向着首辅周尚景的位置看了一眼,却见周尚景依然是一副低眉垂目的模样,神色间不见有任何异常。
赵俊臣相信,德庆皇帝在昨日反复阅读李纯臣的殿试答卷的事情,周尚景一定也同样得到了消息。
毕竟,宫里的那些太监们,全都是“有奶就是娘”的性子,既然收了赵俊臣的好处后会向赵俊臣通报消息,那么收到别人好处后也自然会货买三家。
然而,如今看周尚景的模样,显然是打定主意不会阻止了。
对此,赵俊臣虽然遗憾,但也无可奈何,事实上,若是没有周尚景带头,赵俊臣也绝不会当那个出头鸟。
不过,虽然周尚景与赵俊臣不会出头,但再看一旁的沈常茂与黄有容,以及两人的门下官员,此时却皆是一脸的阴沉——自从他们二派联手之后,自觉朝中无人可以争锋,已是很少出现这般神色了。
显然,沈常茂与黄有容也同样得知了消息,因为畏惧“密折制度”会带来的莫大威胁,却是打算要在今天早朝上“力挽狂澜”了。
赵俊臣很清楚,群臣若是没有周尚景带头,是绝无可能斗过德庆皇帝的,不过沈/常茂与黄有容二人究竟打算怎么阻止德庆皇帝,赵俊臣亦是颇感兴趣,所以也学着周尚景一般低眉垂目,静静等待着两人的发挥。
……
却说群臣在殿内等候了片刻之后,随着大太监张德高呼一声“陛下驾到”。德庆皇帝终于驾到了。
在行礼问安之间,赵俊臣偷偷抬眼打量。只见德庆皇帝神色如常,就像往常一般威严尊贵。只是他此时打量群臣的目光,却满是探寻,好似一名厨师打量着一块死猪肉,正在考虑自己该从哪里下刀一般。
不过,德庆皇帝坐在龙椅之后,却是突然宽和一笑,仿佛殿内百官皆是他十分满意的爱卿良臣一般,并温声道:“众爱卿平身吧。”
随着众臣起身后,德庆皇帝扬声道:“众爱卿。今天是我朝的大喜日子,今科的殿试,至今日终于尘埃落定,昨日众阅卷大臣把试子们的答卷呈给朕看,朕阅后颇是高兴,因为其中有不少金玉良言,连朕也觉得受益匪浅,比如周首辅的孙儿周素文的‘教化官民说’,比如江南赵山才的‘臣论’。皆是难得的好文章,经此一科,我大明又能收获不少良材,实乃大幸!”
听德庆皇帝这么一说。群臣自然是纷纷恭贺,期间有许多大臣抓住机会溜须拍马、歌功颂德,自是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