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谁都知道明朝建立之初并没有内阁机构,而是承袭宰相制。
那才是正统!可是事情都有例外!
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并亲自掌管六部,但是这种局面并没有一直维续。
建文四年八月,明朝才开始设立一个类似于皇帝秘书的机构,始称内阁,此时的内阁只有参议权没有决策权,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官居五品。内阁的首辅则由首席大学士担任。
朱棣登基以后内阁开始参与机务,随之内阁的权力逐渐扩大并置于六部之上,成为了国家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中枢,掌管着国家政府机构的行政权。
由于内阁只掌政权不掌军权,所以内阁实质上就是国家文官集团的代表,到明朝中后期,其行政权力大到可以与皇权抗衡。
内阁首辅虽受命于皇帝,但其也成为了除皇帝以外的国家政府行政权力的最高掌控者。
因为明朝采用内阁制和军制的分离的政权体系,使得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极为稳定的一个朝代,从未发生过政权内部的戡乱事件。
历来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没有哪个皇帝上位,不扶植自己的亲信的。只是事情有缓急而已罢了。
崇祯在御书房里踱着步,脑子里却在想着其它的事情,但是内阁首辅的位置不能一直空着,这总不是一个办法。
听说,运气好的人,各方面都不会差。崇祯思考再三,决定以一个最公平的方式来决定内阁首辅的位置。
那个方式就是“抓阄!”
虽然曾经用过这个方法,但是崇祯觉得好方法就是好方法,再一次的用,也并非不行!
十个能力和人品都优秀的候选人都被拟订好了,放在了一个抽签器具里面,崇祯把它们全部打乱。
幸运之神吏部右侍郎钱龙锡被抽中了!
可是事情还没完,崇祯觉得不算数,又重新抽了一次,虽然大家都很紧张,但是其结果却只有一个。
周道登、刘鸿训被抽中。
随后,内阁成员便开始重组,老人去新人来,但本质上的东西却没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