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权利平衡

要说崇祯这个皇帝,那也是挺倒霉的,一万年一遇的事情都能让他赶上。

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的冬天那是非常寒冷,尤其是在1580-1644是最为寒冷的,。

若是非要排个名次,在一千年里那就是是最冷的。

在一万年里也是能排第二位的。

在一百万年里也能排进6-7位,是相当寒冷的,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这是最寒冷的时期。

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前三次“小冰河期”都使得人口锐减超过五分之四,这几乎是灭族之灾。

天气再怎么变化,还是有应对措施的,天灾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祸,这也是崇祯皇帝头最痛的地方。

如:类似于十三营兵变的事情就不能再发生。

宁远兵变,又称十三营兵变,是明朝崇祯元年辽东的一场兵变。

明朝崇祯元年辽东的一场兵变,后为袁崇焕平定。崇祯元年,宁远十三营的蜀、楚士卒,以张正朝、张思顺为首,歃血为盟,欲讨回欠发的四个月薪饷,他们攻入幕府,捉了巡抚毕自肃、总兵朱梅等,向两人索钱。

毕自肃表示无力支应,事实上在此之前,毕自肃曾经九次向朝廷申报欠饷,朝廷都不理会。其实毕自肃亲兄毕自严是户部尚书,主管财政,因为财政吃紧,也只能不闻不问。

朱由检现在对于外朝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哪些人有才能,哪些人是酒囊饭袋。

虽然重生后的崇祯知道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面临着无可挽回的局面,但是他也还是想尝试着解救一下。虽然已经知道了魏忠贤、孙承宗、毛文龙、卢象升、祖大寿、袁崇焕、吴三桂、熊廷弼,杨嗣昌,洪承畴、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的命运将会如何。比如打进北京城的李自成。

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当皇帝这不是玩游戏,把所谓的人才提拔到大臣的位子上,干掉要造反的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领袖,天下也不一定会太平。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农民起义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就是没有李自成、张献忠,也会有王自成、赵献忠带领农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