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崇祯生意经

如果说当皇帝是一种游戏,崇祯皇帝所面临的剧本便是地狱级别的。

崇祯继位之时各地民乱四起,特别是在关外满洲频扰,兵饷不断增加,花钱如流水,而大明帝国的国库里,却越来越空虚,说入不敷出那都是因为实在是没有词语来形容了。

崇祯曾在给礼部的晓谕中曰:“迩来兵革频仍,灾谨迭见,内外大小臣工士庶等,全无省惕,奢侈相高,越王章,暴殄天物,朕甚恶之!崇俭去奢,宜从朕始。朕于冬至、正旦、寿节、端阳、中秋及遇诸大典,升淀行礼,方许作乐,其余皆免。至浣衣减膳,已有谕旨。今用铜锡木器,以仿古风。其余金银各器,关系典礼者,留用;余尽贮库,以备赏赉。内外文武诸臣,俱宜省约专力办贼。”

然而实际上无论是大臣还是老百姓,对于崇祯皇帝的几乎鬼哭狼嚎,撕心裂肺的呐喊,大臣和老百姓无一例外的都装聋作哑,熟视无睹。

家国天下,崇祯维护的家是老朱家的家,崇祯维护的天下是老朱家的天下,崇祯维护的国也是老朱家的国。老百姓关心的却是谁能给他带来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士农工商,没有哪个不这样认为。

转过头来,崇祯细细的想,反而真正忠心的只能是太监,王承恩便是例子。

作为一国之君,现在反倒要开始考虑做什么才能赚到钱这样的小事来。

先定一个小目标,先赚他个一千万两。

实在不行就卖官,并且是明码标价的那种。

就算被后世留一个昏君的骂民,那也认了。崇祯算了算,这一笔收入能有大几百万。

反正也是个死,多弄点钱总是没错的。

总之能够榨出油的人,崇祯就没有打算放他。江山都快保不住了,还哪里有那么多弯弯绕。

于是一个观念在崇祯皇帝的脑子里形成,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么就算是卖官,那卖的也是老朱家的官,卖地,那卖的也是老朱家的地。

想定后,便又让王承恩宣来了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工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崔呈秀、工部尚书的吴淳夫等人。

崔呈秀是蓟州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崔呈秀在熹宗天启初年,擢升任御史,后因赃私被都御史高攀龙举报,遭朝廷革职等候处置。后来在天启六年,崔呈秀假造浙江税监李实奏本,诬告高攀龙等人贪污,魏忠贤借机搜捕东林党人。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

因赃私被都御史高攀龙举报后,崔呈秀投奔阉党头子魏忠贤。

当时,魏忠贤受到朝廷大臣们的交相攻击,正想寻求外援,因此收留了他,为他鸣冤叫屈并恢复了官职。

连续的诏见,让魏忠贤有点无所适从。

崇祯一见到魏忠贤和崔呈秀便旧事重提,说是高攀龙托梦与他哭诉冤情。

魏忠贤和崔呈秀听后惊的是满头大汗,大气不敢出一下,被魏忠贤整死的大臣不在少数,魏忠贤也曾想过因果报应,但是事情做到他这个份上,有点停不下手了。

“奴才冤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