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战司徒柩

剑上春秋 木卫三 3372 字 2024-05-17

徐潇忽觉脚下出现一股阴风,瞬时感到头皮发麻,急忙定气停脚,抽身后撤。司徒柩怎肯放过徐潇,转直刺为斜划,正划在徐潇左脚小腿之上。

判官笔极其锋利,徐潇虽然后撤及时,裤脚却也是被划掉一块。

司徒柩一个“鲤鱼打挺”一跃而起,愤怒的他迅速欺身而上,判官笔戳刺猛点,取的都是徐潇重穴。

兵家有言:“一寸短一寸险”,判官笔为短兵,以戳、点、刺、挑的攻击为主,专攻敌人穴道,走的是凛冽灵动的路子。司徒柩的攻击迅猛异常,招招致命,且变化多端,让徐潇无法找到其攻击章法,只得全力闪避。

虽然司徒柩愤怒异常,但仍然不失理智。在严密攻击徐潇的同时也在寻找机会制住徐潇。

只见司徒柩右手击向徐潇左额太阳穴,左手击向徐潇下腹丹田。徐潇左手受伤无法抵挡攻击,单凭右手肯定挡之不住,只得低头后退。却不想,一低头迎来他的就是司徒柩一记右膝。徐潇心中一惊,本想右手拍向司徒柩右膝,却由于右手正握着长剑伸不过来,眼看就是的头破血流的结局。

本以为胜券在握,徐潇却突然身形一矮,整个人都小了一圈,紧接着反运内力护住胸膛,以胸膛抵向司徒柩攻来的右膝,借助司徒柩一顶之力快速后撤,只是在后撤的同时吐出了一口鲜血。徐潇再一挺身体,脊骨伸长恢复原本身高。

“好一手‘缩骨功’。”

司徒柩攻击不止,冷笑开口。

“小把戏罢了。”

徐潇这次长了记性,防守更加严密。

长剑在此时已经无用,反而会妨碍徐潇发挥。长剑归鞘,徒手与司徒柩相搏。虽然只有一只手可用,徐潇也丝毫不落于下风,从容应对,进退有度。

司徒柩没想到仅仅是少了一柄长剑对于徐潇的实力影响竟然如此之大,遂加快了攻击速度。徐潇右手连番闪动,瞅准机会,一把抓向司徒柩右手寸关尺。司徒柩抽手躲过,左手上撩徐潇头颅,徐潇回手挡开司徒柩左手,紧接着又拍向司徒柩攻来的右手。

近战肉搏一旦展开,胜负便很难一时分出。时间一长,司徒柩有些急了,急得是自重身份。堂堂“六扇门”名捕竟然久战嫌犯不下,传扬出去有损他的威名。

司徒柩急,徐潇也急。徐潇急得是怕即便战胜了司徒柩也无法躲过接下来其他人的围攻,时间这么久,其他星宿肯定已经到来,只是隐藏在暗处没有现身而已。

两人一急,出招便少了几分顾忌,多出险招且露出了些许破绽。二人抓住对方破绽,猛攻而出!徐潇一掌拍中司徒柩胸膛,司徒柩也戳中了徐潇左肩头。

二人连退几步,终于分开停了下来。二人一战,竟打了个平手……

……

司徒柩与徐潇二人四目相对,隐隐有火光在空中迸射

徐潇并不了解司徒柩,只知道他是“六扇门”的名捕。既然是名捕,那么其本身武功自然高强,且一定精熟各门各派绝技,与他战斗必然是一番苦战。

徐潇暗暗用处摄魂之术,却惊讶的发现自己的摄魂之术对司徒柩竟然不起作用。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司徒柩习有与他一样高明的摄魂之术,二是他的心神坚定非常,无法轻易撼动。

“司徒大人,此人所涉及案件与我二十八星宿有关,不如由我方出手将其缉拿。”

女宿上前两步,与司徒柩站到一起。

“不必,缉拿要犯是我‘六扇门’的职责。况其涉及数起大案,由我‘六扇门’出手再合适不过。”

女宿见司徒柩就言语坚决,便退后两步由他去了。

“在下司徒柩,对面何人。”

“徐潇。”

“嫌犯徐潇速速随本捕归案,否则休怪本捕无情。”

“刚刚我说过了,我有要事在身,不便抽身。”

“话不投机半句多,莫怪本捕出手狠辣!”

司徒柩左脚向前,右手抄入左手袖筒,闪电般的扔出两枚丧门钉。徐潇见丧门钉来势凶猛,不敢托大。左脚点地,身形右闪。这一举正中司徒柩下怀,脚下连动,几步便欺身而上。

徐潇右拳挥出,司徒柩抬起左手封挡的同时,右手化掌,直取徐潇下腹。司徒柩此举让徐潇大为恼火,他左手受伤,司徒柩竟然欺他左手不便无法封挡。

心中有气,出招就未免狠辣。徐潇未等招数用老,身形急速后仰,同时右手撑地,双脚接连踢向司徒柩下裆。司徒柩无奈后退,徐潇右掌发力将身体弹向半空,在空中拔出长剑,打掉了飞来的丧门钉后手指在长剑护手处轻叩,只听“咔”的一声脆响,长剑竟从剑肩处分了开来。

徐潇一甩手,竟然将长剑剑身飞了出去。长剑剑身脱出一条长长的铁链连在长剑护手之上,竟与“铁林剑阁”弟子的铁剑有几分相似。长剑带有下坠之势与徐潇一掷之力,迅猛非常,似要将司徒柩一剑刺死。

司徒柩一抖手,自身后抽出两杆尺许长的判官笔。司徒柩精通判官笔法和刀法,且以判官笔为长。平日里司徒柩一直以长刀示人,所以多数人并不知晓他也擅长判官笔。只有遇到劲敌时司徒柩才会使用判官笔拒敌。

两只判官笔垂于身体两侧,在剑身距司徒柩不足两尺时才终于有了动作。两只判官笔在身前交错,将飞来的剑身夹了个正着。剑身来势甚猛,判官笔一夹之下竟没能止住其来势,仍然向前飞刺,擦出一片火光。司徒柩身体后倾,顺着剑身来势向后疾飞,终于将剑身夹在空中。

徐潇拉扯铁链想要将剑身收回,却不想司徒柩夹得甚紧,一抽之下竟没动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