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虽然不服气,但也有自知之明,难得没有反驳。
“知道朕为何带你前来吗?”李渊语气温和下来。
李世民有点茫然地摇头。
“就是让你看清形势,不再盲目自大,认识到大唐处境,能够知耻而后勇,稳重行事,才能使得大唐转危为安。”
李世民鼻子发酸,想不到父王带他来此,一切为了他着想,在变相地教育他,认识大局。
“孩儿懂了,那这次对付大华,孩儿能出战吗?”
李渊摇头道:“西北占据,你不必操心了。”
“难道父王信不过孩儿?”李世民有些失望,急着相问。
李渊看着远处,感叹道:“非也,西北占据,朕已经有了合适人选,他叫张镇周,乃是大隋一位将军,曾在地方做太守,淮南动乱,如今来到关内养老,虽然过了花甲之年,但是老当益壮,颇有廉颇之才。结盟之前,朕已经派人去邀请此人出山。至于你,有个地方更需要,那就是晋阳,那里李孝恭与宋金刚对峙,久攻不下,据说宋金刚麾下有一名大将尉迟恭很是厉害,需要你过去协助,拿回晋阳,等若我唐国还有后退之路!”
李世民内心愤怒,对突厥人没有好感,觉得这样以突厥为主,实在掉身价,尽管他的母亲、祖母都是胡族血统,但都是汉化的胡族,所以他心中对突厥这种纯胡族还是排斥的,但如今的形式,父王不得不谦卑结盟,寻求外援,让他憋了一股火,无处发泄,只能暗自生闷气。
梁师都客套客场,提出了一些结盟的约定,比如如何修好,如何划分势力范围,为自己的大梁五郡正式正名,胁迫李渊承认,日后不得攻击,至少五十年内,梁唐友好,互不攻伐。
突厥人也提出了一些边塞郡,需要纳入突厥的势力范围,这样等若在朔方、五原一带,打破了豁口。
以后突厥就可以顺利的放马南下,进入洛川、关中,折让李家人感到憋屈和无奈。
还在北方有梁师都、刘武周顶着,最先捣乱的也是他们的地盘,突厥人胃口大,而且不按世俗之礼,一旦越过边界线的突厥人南下到平原地带,不会按照中原礼法,免不了打家劫舍,欺负良民,到时候刘武周、梁师都的管辖内,肯定民怨载道,两个人迟早也要跟突厥翻脸。
李渊目前考虑的,就是如何争取更多的兵力,借助突厥的骑兵,越多越好,可以借刀杀人。
他年过半百,城府很深,虽然今日卑躬屈漆,迎接突厥可汗之弟,以大唐君王之尊做了副位,但他能够隐忍,只要突厥出了大军,跟大华拼个你死我活,借机重创大华,同时也能削弱突厥的实力,一石二鸟。
同时能够解决西面、北面两股威胁,李渊觉得,拉下面子结盟,还是非常值得,只要能达到战略目的,一时的荣辱算不了什么。
“梁贤弟,可汗使节,我们还是谈一下,如何出兵问题,战胜大华,是我等共同目的,也是结盟的前提和保证,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若是被大华击垮我们三方联军,恐怕生存都是问题,其它合约都没有必要了。”
“哈哈,三方大军,难道还对付不了大华吗?”叱吉大笑过后道:“你们虽然惧怕大华,但是我突厥的铁骑,却正是他的克星,这一次,可汗决定,至少出兵八万,清一色骑兵,对大华发起正面冲击,而梁国军队八万,唐军十万,两路包抄,肯定能大破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