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了,上一世自己早在两年前便被布政使纳入府中,因她悔婚一事,鲁家两老羞愤不已,鲁知奋力读书入了侯老爷的眼,招为女婿,侯老爷为鲁知特意找了一个致了仕的老举人为老师。
想来春闱之时也不少疏通吧!
这该如何是好?
这一世因为自家大哥早丧,鲁大娘并未如前世一般早早定下婚约,鲁知虽好,却没有小辈自己私定终身的道理,加之鲁知依旧考中了秀才。
若是鲁知能先考中状元然后再和自己成亲就好了。
正想的入神,却不想灶上水开了,陶然嘴角上翘,蓦然带了一脸笑,提着水壶往前堂走去,不管怎么说,自己有出息的儿子入赘,鲁大娘是十二万分的不愿意的。
十六岁的少年秀才在这大桥镇是很罕见的,鲁家大堂之中满满都是乡绅,济济一堂。
侯老爷罕见的也登门了,在大家的簇拥下和鲁知问答了几句,见他人际交往虽则稚嫩,但心地不坏,学问也扎实,家境虽不甚好,求学之心很是坚定,鲁家有三子,鲁父在街上惯做生意的,人情往来很是做得,鲁知有他家相助,一甲不说,二甲进士如探囊取物,无他的帮衬,今生大概止步于举人。
自己所求不多,仅仅是女儿所生一双儿女姓侯,侯珠未有子女前不得纳妾罢了,女儿虽出身商户,比起其他乡人出挑多了,毕竟是读书识字的。
实在可惜,若是鲁家家境再差些就好了,自己定能将鲁知带到家中教养,有夫人在,又有自己做榜样,定能教出个知恩念情的好儿郎来。
想了想,侯老爷又是一笑,一拍脑袋,自己也是心急,鲁知虽出色,但珠珠还小,究竟要挑一个出色的女婿还是一个知冷知热对珠珠好的人,要思虑的事儿还有不少。
“老爷进府了!”
侯府的门房远远的见了侯老爷便叫唤了一声,门房里出来个才留头的小厮立马跑上前,恭敬的从侯老爷手中接过缰绳,牵了马到二门处的马棚里养起来。
侯在花厅里的掌柜们各自捧了当日的帐交予侯老爷,又粗粗回了铺子里一天的情况,侯老爷一一听了,又做了些许交代,便回了正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