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下山

第二日,赵平安抓了些山雀,取了其中几只照着杨五花的办法淋了枳子汁烤来吃,两下里一对比,明显的有枳子汁的那几只味道确实更鲜美些。

杨阿花道:“嗳,看来用这个真能调味,不过放多了也不好吃,几滴就够了。”

毕竟不是真柠檬,加多了会酸会苦,口感并不好。杨五花点头说道:“嗯,是啊!烤鱼熏鱼也行,到时候还能做点鱼干卖。”

附近有几道小溪,都是从不远处的山泉流下来的,二里坡人平时就用溪水生活。溪水清澈见底,伴有不少小虾小鱼,拿来做鱼干倒是不错。

“不知道做熏肉的时候再刷上一点点蜂蜜水会怎样?”杨五花又嘀咕开来了:“要是蜂蜜太贵的话,不知道用饴糖水怎么样?”

饴糖就是麦芽糖,比蜂蜜便宜些,质感有些像蜂蜜,但稠上许多。杨五花觉得,既然可以用蜂蜜的话,那么饴糖应该也可以吧。

杨五花这人,并没什么明确的菜谱,平常都是靠想象和一些模糊的记忆,然后自己一点一点试验,此刻她一下子也说不清楚什么,只能想到啥是啥,给人提个醒,愿意的就自己去试,反正她自己都是这么折腾出来的。好在年纪小,又都是家人,对她有耐心、够包容,要是这么个半调子出去谈生意指不定估计早被人轰走了。

赵平安见杨五花喜欢闻枳子,帮她摘了一大筐回来,又帮她整了一袋子干枳片。

杨五花看着那一袋袋的山货山果熏肉腊肉,心里满满都是感动。以杨家现在的条件来说,比赵家好太多了,她来的时候没有带什么好东西,走的时候却要拿那么多,更关键的是,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杨家虽然修了豪华茅厕,但事实上并没有花太多钱,贵的材料如砖石这种大部分都是袁家剩的那些,因此家里还有十几两银子的剩余,省着点花也足够她们过几年了。

牛是买不起了,但买头小骡子的钱还是有的,再说,赵家又不需要耕犁地,骡子比牛跑的快,对赵家来说用处更多,杨五花便跟杨阿花提了提买骡子的事情。

“那怎么行?怎么能用你们的钱?”杨阿花想都没想,直接不同意。

杨五花其实也没那么大方,虽然她一直跟杨三花说要给姐夫买驴,但她没想过一头驴会那么贵,骡子虽然便宜一点点,但一下花那么多钱也是心疼的,毕竟买了小骡子家里就剩的不多了,故而虽然打听过,但始终没有真的下定决心要买。

这回来了小风山,光官道上就跑了将近两个时辰,这还有用大骡子跑的,而且还不算土路和爬山的时间。赵平安他们全程靠脚走,下一趟山进一趟城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再说人家经常把自己要卖钱的东西往她们家送,就比如像现在,家里马上就要添丁进口了,肯定少不得要用钱,但人家依然给她们这么东西。如果杨五花没来过赵家,可能会以为赵家有很多库存,但她来了,发现并没有她想像的那么多。

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山里人朴实,加上赵家把她们当家人看待。

有时候衡量人情银钱,不能光看数量,还得看比例,就好比一个人只有十两银子,肯给你八两,与一个有几千两银子的人给你八两,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