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杨五花便拉着杨三花开始揉面粉做面条。如今对杨家来说,做面条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要宽面有宽面,要细面嘛,切细一点不就行啦。
只是杨五花还没办法做出波浪形的面,不过没关系,做不了波浪那就做成鸟窝。杨五花把做好的面条刷上油,再一碗碗盘好,然后放到蒸笼上小蒸一会儿,最后开小火下到油锅里快速浸两下,面条变硬立刻捞出。
待沥干油,放凉之后便为杨氏泡面。
杨三花一遍拿蒲扇扇着刚炸好的面条,一遍道:“这到方便,又能拿水泡开,又能直接干吃。”
她倒一点也不觉得惊奇,在她看来,这跟吃饼子也差不多,有时候大家啃放了几天变硬了的饼子也会拿热水泡泡再吃。只不过这个面条是油炸的,饼子是油煎或贴锅烤的。但想想都差不多,面条既然能煮熟了冷着吃,自然也能煮熟了干着吃咯。
杨五花看着那一碗碗的泡面,总觉得感觉还缺些啥,第二日便背着背篓进城去买了几张油纸回来。
差点儿包装不是?
油纸和油布一样,是涂了桐油的,算是两种原材料,可想而之也不便宜。杨五花原本是想用又薄又便宜的粘果纸代替的,可想一想万一赶上下雨怎么办?又万一路上磨破了怎么办?狠狠心,便买了油纸回来,再说人家都要上战场了,好歹给人包好一点儿。
油纸买回家,教给杨六花和二妞一一裁小,又让杨三花熬了浆糊给泡面包装。包到一半,杨五花一拍脑袋,突然想到还差个碗儿。
“姐,你们先包着,我去老葫芦家买几个葫芦。”
卖葫芦的老头姓胡,又刚好种葫芦卖葫芦,大家就管他叫老葫芦。杨五花总喜欢在他那儿买各种大小的葫芦,一来二去的就熟了,还去过几次他家挑葫芦。
“我也去,我也要去!”早上进城买东西就没带杨小花,这会儿见姐姐背起篓子又要出门的样子,急了,蹭蹭蹭跑过来抱住杨五花的腿不撒手。
杨五花牵起杨小花的手就道:“走!”
“走!”小花儿乐颠颠的迈开小步子跟着姐姐出了门。
老葫芦家在杨柳湾的北面,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不过四五里路,姐妹俩一路走一路逛,跟玩一样。
杨五花总拿小葫芦装爽肤水和精油用,希望葫芦越小越好,所以一有小葫芦,老葫芦就会给她留着。出了老葫芦家,又看到他家养的鸡,突然想到可以给板凳做几个茶叶蛋带去,还能过面吃,又跟老葫芦和他邻居买了三十个鸡蛋。
四五里路对小孩子来说可不少了,杨五花怕小花儿走坏了,回来的时候是抱着她走的。
嘿咻!嘿咻!
小花儿像树袋熊一样抱着杨五花,双手搂着她的脖子,小屁股坐在杨五花交叉的手臂上,小脸朝后趴在杨五花的肩上。
杨五花一面走一面嘀咕:“你可是越来越重了……”
“骑马……”
“还骑马嘞,我们家连头驴都没有……”杨五花还没嘀咕完,便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急驰的马蹄声,都不用转身,因为那匹枣红色高头大马儿已经停在了她们身旁。
杨小花立马转过身,兴奋地看向马上的人,小手儿一张:“沈哥哥,骑马!”
来人正是袁满那沈家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