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你可曾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还能丰富自己的思想,能开拓自己的见识,先不论能不能中得功名,便是一个生意之人,也得读书识字,不能落下。”
苏宛平看着赵朋诚说道。
赵朋诚小声道:“我每次回外公家中,外公私下里跟我说要我好好读书,我是喜欢读书,可是我母亲不准。”
还有这样的母亲,苏宛平劝道:“你这样好了,书还是要读的,但你要请一个好的夫子,我瞧着你先前的夫子有问题,其次生意也是可以做的,两者不矛盾。”
赵朋诚一脸欢喜的看着苏宛平,心情好了太多,对啊,他可以私下里读书,家中藏书甚多,夫子听了母亲的话,都放任他了,也不管他的学识。
“那我可以请教义哥哥,拜义哥哥为师父么?”
苏义有些意外,他连忙摆手,“你住在我家的日子,我倒可以提点你一二,拜师就免了,至于你母亲那边,你最好别说,免生事端。”
赵朋诚似乎挺早熟,苏义这么一说,他也挺高兴了,至少可以拿他有过注解的书来看。
一顿饭吃完,赵朋诚就缠着苏义看书去,苏宛平有些无奈,要是放以前,她铁定将钱氏母子三人赶出去,可是自从钱木死了后,似乎所有的怨怼都消失了,毕竟还是赵朋远的血脉至亲,他都不计较了,他们自然也不会再计较。
梅岭县看着很平静,这日夜里赵知县却收了一个不小的消息,是田家的家书,黄将军回京了,而且被皇上扣住,交出了兵符落到了王家的手中。
所以整个边关战士全部听令王家,可是王家得了兵符,却派了一个毛头小子过来边关指挥,他是当今王贵妃的弟弟。
田家信中除了说上了这一件事外,还有另一件不好的事,那便是监察御史对他的政迹评价并不好,这上任三年来,他办了一个县学,出了几位才子,可是上次何家保禀生一事出了问题,梅岭县的才子坏了名声,影响极大。
第394章赵知县连任
滕海拿了信便派了许庆去一趟余城,余城有李家的分号,若是真的拿到了银子,想来李家是有意结交他们,居然将自己的产业都说出来了。
晌午过后,赵朋远带着两位镖师就快马加鞭的往项城去,苏宛平和时烨送他出城,赵朋远前脚刚走,后脚赵家的管事将钱氏母子三人送到了傅家院外。
苏宛平去开的门,看到门外站着的母子三人,与当初他们去赵府时完全变了个大样,如今的钱氏不但没有了以前的凌厉,更是生出一份“孤儿寡母”的可怜感。
钱氏不敢进来,只好问道:“不知我儿赵朋远可在府上?”
赵朋远与钱氏才差了几岁,这么叫着大儿大儿的,听着就不舒服,苏宛平强忍着厌恶,将门全部打开,说道:“我大哥交待了,你们赶来后就住在我家,真有个什么,大家在一起好逃命,还有我大哥刚刚出发去往项城了。”
“他怎么去了项城?不是已经把我们母子三人接来了么?”
钱氏听到赵朋远不在,她反而有些不敢进来,毕竟当初自己做下不少事情,积了怨,没有了赵朋远,感觉没有半点依靠。
苏宛平却没好气的说道:“他有其他的事,先前是这边有事走不开,所以才派管事去接的,我虽与你有过节,看在我大哥的面子上,尤其看在赵家血脉的面子上,我们暂且也不提,逃命时必定带上你们,你们先进来吧。”
钱氏犹豫,她左右手拉着一个孩子,心情矛盾。
钱氏身边的小儿子赵朋诚已及钱氏的肩头,他松开母亲的手,朝苏宛平作揖,“多谢姐姐不计前嫌,这几日就叨扰了。”
苏宛平瞧着这孩子与赵朋远有几分相似,又如此懂礼,先不论这话是不是出自真心,但至少还能说出几句好话来,她心情好了不少。
接了三人入院,傅氏正好做好了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