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亮的时候,公公苏海带着二房三房的孙子孙女从地里回来,闻到肉香就笑了。
正堂桌前,二房的孙子苏可,今年十三岁,他安静的坐在自家母亲的身边,夹菜的时候,赵秋红会给儿子夹一点,却并不多,自己都不怎么吃的,苏家二老很欢喜。
至于三房的孙子苏金,今年十五岁,坐在奶奶身边,偶尔苏李氏会夹一筷子给他,唯有三房的丫头十三岁的苏三丫却不能上桌,在厨房里吃着,呆会还得收拾碗筷,自然家里的肉她是没有份的。
吃完饭,苏三丫将东西收拾下去,赵秋红就叫儿子和侄儿先出去玩一下,她还有话跟爷爷奶奶说。
屋里只剩下三人了,赵秋红就按着计划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她说了如今大丫头的处境,还说大丫头受夫子看重,明年开春的院试绝对能考上秀才。
苏家二老听到秀才两字,双眸一亮,心中激动不已,要知道这周围几村连个童生都没有,村里的祝老童生考了一辈子的秀才都没成,要是他们家大丫头能考上,当真是光宗耀祖。
以前梅岭县是不开县学的,只有有钱人才去府学读书,寒门当中自是没有这个钱财和势力,像祝老童生这样的没有拜师仔细的学习,自然考不上了。
苏家二老才开心了一会,就听到赵秋红要去县城里照顾大丫头,苏李氏一听,脸色就不好了,问道:“县城里住着,你得照顾人,那一天得花多少银子去?”
赵秋红本想说不用家里的银子,又怕两老的起疑心,就算他们不起疑心,到时三房一听也起疑心的,住县城里哪有不花银子的,便随意说了一个数,多了也不好,少了又不像,于是说了一天一百文。
苏李氏一听,脸都绿了,公公苏海更是气得一掌拍在桌上,“大丫头也不小了,今年个十七岁,怎么还得你去照顾?我看此事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