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平静的私岛

安定二十年夏末,离国被吴越国与凤国两面夹攻遭灭,随即迎来两国相争之局面,岭南成了兵争之地,原本化外之地并不富饶的岭南却成了香饽饽。

岭南百姓开始四处逃离家乡,吴越国国小百姓少,便开始在岭南肆意抓走壮丁做先锋,死伤无数,路边饿死者有之,逃命者有之,海运全部停滞,广州海夷道码头不再有半个商人出现。

直到第二年开春,凤国将吴越国赶回老巢,而领兵打仗收复岭南的大将正是曾经守护岭南的黄尧将军。

吴越国太子受重创,中伏击,昏睡了半个月,便被将士抬了回去,从此吴越国的吴家开始走向没落,李家崛起。

凤国统一中原,收复失地,号召百姓返回原藉,减免税赋,百姓终于有了片刻的安宁。

凤国年号为永嘉,永嘉三年春,皇上大赦天下,所有罪人,轻罪者可重回官位,重罪者释放返回原藉,而梅岭县甜水镇外的罪人村终于迎来了新政,所有的罪人全部离开罪人村,而罪人村的官盐场,开始招募百姓前去做工,以服徭役为由,分批进入罪人村帮工,此地再也不叫罪人村,而成了地地道道的官盐场。

也正因为凤国的二皇子曾流放过岭南,以至于撤了这处罪人村后,从此凤国需要流放的罪人,多以西北边缰蛮荒之地,不再是南方。

凤国永嘉三年春,皇上复设科举之制,并设恩科,于永嘉四年秋为南北中三方才子乡试之年,一时间全国又升起了科举考试的热情。

也不知为何,原本不受重视的化外之地岭南,皇上竟亲自召俞学政入京,对岭南的读书郎实为看重,并将所有贫困县不曾设县学的全部设立起来,对于寒门学子皆以补助倡导。

同时皇上撤恩荫入士一途,所有入士子弟皆经科举考试而出士,此政在贵胄圈中一石惊起千层浪,遭不少人反对,而新帝雷厉风行,不做任何协妥,同时出言“律为先,情为次。重民意,农桑为主,商为辅”之政。

商贸的发展是很快的,但因为皇上的这一番话,商人的地位仍然低下,不如庄户高,好在没有因为是商户而不能参加科举,家中子弟仍然能下考场。

但显然新帝要的不是贵胄的子承父业,他要的是有实实在在之才能的学子,可以出身寒门也可以出身富胄,全凭各自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