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登天之梯

ot我们需要合适的地方ot

拓跋焘看了眼崔浩:ot你带他来,是不是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地方?ot

崔浩笑着点头:ot陛下英明平城以北两百里处有一处产陶器的窑坊,当年曾经是先帝用器的烧造之处,如今已经荒废,正好用作炼煤最近北燕蠢蠢欲动,陛下可让高车人以‘操练兵马’的名义出城,护送熟练的工匠和学习炼煤的匠作一起去那处窑坊ot

ot另一边,工部和将作监需要开始制作高车人炼铁所用的特殊高炉,好在我们马上就要对北燕用兵,此时加强武备也不算扎眼ot崔浩开怀一笑,ot等高炉制成,高车人的煤应该也炼的差不多了,正好运回铸造兵器,直接装备虎贲军和羽林军ot

虎贲军和羽林军是直属于拓跋焘的两支军队,虎贲是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而羽林军只追随拓跋焘左右,除非御驾亲征,否则都拱卫厩

崔浩说得了武器先装备虎贲军和羽林军这两支精锐中的精锐,当然是对拓跋焘示好的意思,而拓跋焘果然兴奋不已

ot是!等虎贲军和羽林军都换上了这样的武器,一定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北燕的事情反倒要放一放了,反正有库莫提在前线稳着我也放心……ot拓跋焘激动地踱起了步子

ot要吩咐白鹭官封锁窑坊附近,还要想法子解释炼煤时当地产生的黑烟是怎么回事……ot

他抬起头,问一旁的狄叶飞

ot炼煤要多久?ot

ot平城附近的煤杂质很少,会少很多步骤,一般我们百人炼煤千斤,快则十天,慢则半月ot

他们高车人主要是先筛出粉末和块煤,然后通过独门的手段洗出其中的各种杂质,再进行提炼

狄叶飞心眼比贺穆兰多,此时将时间多说了一点,以防皇帝要求的日程紧无法完成的情况

ot竟如此快?ot拓跋焘喜出望外:ot崔太常,立刻着手安排修复窑坊[,!]让内府对外宣称宫中需要一批银丝炭,就说平城以北正在烧炭,这样黑烟的问题也能解决此事不能让其他几国知道,我怕会横生事端ot

ot是ot

崔浩也是喜气洋洋

ot高车人献上精铁和煤有功,但我不能明赏ot

拓跋焘沉吟了一会

ot这样吧,升斛律光斗为敕勒侯,赐地留城,留城以北的草场也赐予高车人放牧定居狄叶飞升为虎贲左司马兼御前猎郎,领虎贲全军,可御前听差……ot

拓跋焘连出几道御令,因为今日是秘密献物,没有舍人在场,崔浩亲自铺纸磨墨拟诏,拓跋焘盖了御印和朱批,明日朝上传令诸臣之后就可封赐

因为这件事,他不准备御驾亲征征讨北燕了,先把武备提升起来是要事如果没有他在京中策应,根本没办法提供高车人各种方便,纸也包不住火,一会儿就会暴露出新铁的秘密

刘宋的能工巧匠不知凡几,只要他们知道煤能够让炉温比炭更高的,迟早就会被仿制出来

他现在连魏国的熟练工匠都不敢相信,只能用高车人

他不去北燕,京中大臣们说不得要庆祝个几天几夜,此时正是他们心情大好的时候,把北方留城的草场赐给高车人这种小事根本不会让人注意

高车人自从被拓跋焘大量迁入漠南和关中之后,居无定所,一直靠放牧为生然而好的水草地和牧场早已经被鲜卑人圈的差不多了,他们是后来者,经常和各地的牧场主摩擦,虽然过得比之前要好的多,却没有想象中的圆满

因为炼铁的缘故,如今他们得到了一块自己繁衍的土地,就如杏城之于卢水胡人,被秀容之于尔朱契胡,他们有了郡望和封地,这才算是真正的魏国人

一时间,前来进献铁器的老工匠们喜极而泣,归附于地叩谢拓跋焘的恩德,狄叶飞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他此时可谓是一步登天

御前猎郎是皇帝极为信任的表示,可以带着武器入宫,在御前接受差遣,猎郎除了领兵之时,进入宫中只要出示腰牌即可

猎郎非贵族出身值得信任的子弟不可担任,崔浩当年便是先帝的御前猎郎

而有了封地和草场的高车人,从此之后一定是牛羊繁茂,人口兴旺,加上高车人善于冶铁的技术,日后肯定有更多的封赏和所得

哪怕为了这块封地,将高车人的技术交出去都是赚了

ot必不辜负陛下的隆恩ot

狄叶飞恭恭敬敬地跪下谢恩

他知道,作为高车人最难攀登的一步,他已经登上去了

从此之后,门第上的障碍在他面前荡然无存

他不会辜负陛下的隆恩,更不会辜负花木兰的提携之恩

这个登天梯,他一定会爬到顶端,然后……

再次与他并肩

拓跋焘最近很烦

北燕如今在内讧,北凉也死了世子,国内都陷入了储位之争,按照朝臣们的想法,当然是先把苟延残喘的北燕灭了,然后再兵北凉

为了不两线作战,先要将北凉的兴平公主娶回来安稳北凉的人心,解决掉北燕之后才腾出手去灭北凉

无论是对北燕,还是对北凉,拓跋焘肯定是要御驾亲征的,这一点所有人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朝臣们希望他走之后能有太子监国,不至于他一走国内群龙无

‘老子儿子才四岁,监个球国!’拓跋焘心中烦躁,‘一立储就要杀妻,这些老头是害怕贺夫人又生一个儿子,贺赖家独大’

他原本想拖到贺夫人自然生产,怀胎十月,贺夫人知道自己不会死也好吃好睡,身体健壮的很,有窦太后照看,他又借着上次大选清理了后宫,贺夫人连孕吐就没有,人更丰腴了一些,一点早产的迹象都没有

这么一算,怎么也要到年底才能生产

然而北燕因为暂时归降了魏国,所以换来了一段时间的安宁,一旦安逸就会继续争权,以至于国内开始出现内讧

偏偏北燕天王冯弘舍弃了太子,废长立幼,立了宠爱的妃子慕容氏为后,立了慕容氏的儿子冯仁为太子,给北燕埋下了祸根

冯弘原本的原配夫人王氏有三个儿子,长子冯崇,次子冯朗,三子冯邈冯崇被当做这么多年的王储,既为长又是嫡,得到了许多大臣尤其是汉人大臣的支持,结果冯弘还是立了幼子冯仁为太子,冯崇斗争失败后被封为长乐公,派到远远的辽西镇守

大哥一失败,王氏的其他几个儿子就没有了好日子过,在宫中处处被慕容皇后和太子刁难不说,还频频受到刺杀和暗算,冯弘的糟糠之妻王氏也死于非命

冯朗和冯邈两兄弟一次死里逃生后逃出了北燕的都城龙城,偷偷跑到了辽西投靠大哥,向哥哥哭诉:ot今国家将亡,无人不知,父亲又听信慕容氏的谗言废长立幼,将来我兄弟三人必遭横祸,不如先去找魏国帮着讨回公道,保全性命才是上策ot

此时北燕天王冯弘还未死,慕容氏族一手遮天,太子还是慕容皇后之子,三兄弟怎么看都小命难保,又悲痛于母亲的枉死,索性动了往南而逃,去找宗主国魏国借兵的念头

北燕和北凉请求归顺的时候,拓跋焘正在伐柔然,他知道如果不接受两国的归顺,恐怕就腹背受敌,于是便收了这两国为属国,但心中却一直存着灭燕平凉的想法

他两个妹妹长大了以后一个封号是ot武威ot,一个封号是ot平城ot,便是暗指会征伐下武威和龙城的意思

拓跋焘想灭北凉却没有借口,北燕的三个皇子却被慕容氏的迫害吓破了胆子,一纸求救信到了平城

朝中所有大臣都赞同攻打北燕,拓跋焘更是心心念念燕国的盐田,立刻接受了北燕三位王子的归顺

北燕如今是魏国的附属国,所有任立名义上要主国同意才行,拓跋焘立刻封了长子冯崇为辽西王兼幽,平二州牧,封邑辽西十郡,允许他率军队南下

人说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冯弘接到三个儿子意图降魏的消息后,知道魏国会拿着他的儿子做攻打燕国的借口,所以派了部将封羽前往捉拿这三个儿子

封羽是亲皇后派的,捉拿的命令就变成追杀,三兄弟知道无法抵抗来自龙城的大军,只能躲避在辽西地方由大哥的人马保护,火送信去求平城支援

贺穆兰临走之时,北燕的三位王子刚刚把信送到平城,崔浩自然知道这变法变不起来了,因为马上就要打仗

拓跋焘正愁着没有兵北燕干涉内政的道理,接到三位王子的信函后立刻下诏,命令颍川王拓跋提率黑山大军五万前往辽西,伺机进攻龙城

黑山大军自柔然被灭后成为驻守北境的军队,战事极少,几近荒废拓跋提到达黑山后整顿全军,肃清风气,又遣退了一万多像是兵痞一般的老油子,最大限度的保存了黑山的战斗力

此时五万精锐尽出,都是曾经攻伐过柔然的宿将,加之如今还在夏天,北方虽酷寒夏天却是无碍,黑山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就打到了辽西,救下了三位王子,并且俘虏了大将封羽

拓跋提派副将率五千骑兵继续往龙城试探,冯弘十分惶恐,立刻派使者到了魏营,情愿与北凉王一样纳女求和

于是乎,拓跋提又把冯弘的求和建议传回了平城

如果北燕王说他要给贡品求和,割地求和,拓跋焘也许还会考虑考虑,结果一听说要送女儿,立刻就不答应,回信一封提出两个条件:

第一是让北燕的太子冯仁为人质送往平城,第二是遣还一直被关押在魏国的使者于什门

于什门是魏国明元帝时期的使臣,结果被北燕扣押,一扣就是二十一年,宁死不屈,被拓跋焘视为魏国的苏武,一直希望能把他救回国中

这两个条件照理说不算苛刻,因为冯弘有许多个儿子,连沮渠牧犍为了让魏国不打北凉都自愿留下做[,!]质子,太子牺牲一下也没有什么

结果信件送回北燕,北燕王冯弘钟爱太子冯仁,加上皇后天天哭哭啼啼从旁阻扰,致使冯弘情愿亡国也不肯割舍儿子,几位忠心的大臣劝说后反倒被冯弘砍了脑袋

据说散骑常侍临刑前哈哈大笑说:ot我死后,请把我的头悬挂在西门,我看着魏军入城ot

冯弘写信告知拓跋焘他儿子病重不能前往,一边火将于什门送回去安抚,一边遣使到建康向刘宋乞援

冯弘遣使的事情根本就瞒不过魏国的斥候,拓跋提心知肚明北燕王不可能乖乖归降,彻底将自己的国脉交予魏国之手,于是在接到于什门之后下诏逐退了北燕的使者,准备御驾亲征

崔浩等人都认为刘宋因为瘟疫的事情,根本不敢再干涉乱行一步,也不会理会冯弘的求助,刘义隆也没有能力救援万里之外的北燕,这件事只能是一场闹剧,这样的推断让拓跋焘信心大增,只等冬天来临之前拿下北燕了

结果又扯到了储君的问题

朝中大臣自魏国国土越来越广之后就不希望拓跋焘御驾亲征这和之前魏国只有小小一块地不一样,现在魏国是坐拥胡夏,西秦,魏,柔然三国领土的庞然大物

柔然虽灭,但依旧蠢蠢欲动,夏地还在慢慢治理中,西秦之前遇到饥荒百姓人口锐减,到现在还在赈灾,拓跋焘要御驾亲征,一去就是几个月

这已经不是以前的几个月了,现在一个月的国事比以前一年的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