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军中势力强则是鲜卑强,汉人士族追求ot平衡ot,是不会眼见着皇权坐大的
所以无论崔浩等人如何请求,拓跋焘就是按着不发话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开口说道:ot长安不可乱,羌人作乱之事也非同小可,赫连定也被困在夏地,我欲亲自前往……ot
ot不可!ot
ot不可啊陛下!ot
ot陛下!您现在怎么能出京!ot
这一下,莫说崔浩等人了,就连古弼和其他文武百官都被吓得半死,就差没有爬到拓跋焘身边抱着大腿嚎了
以这位皇帝随性的性格,又有这么多理由,说不定真拔腿就跑更别说赫连定若不是失踪,这位陛下早就已经前往夏魏交界之境去迎接他了,而且连仪仗和人马都是现成的
一群大臣越想越急,越想越担忧,夏地胡族要反,我的个老天爷,这个时候拓跋焘去,不是明晃晃告诉那些胡人ot快来抓我ot吗?
文武百官们愁的要死,拓跋焘还在火上浇油:ot当初起用王斤,也是我识人不清,再加上这王斤也勉强算的上我的表弟,这不但是国事,还是家事,我为国君,更是家主,他如此不驯,我要亲自去让他绳之于法……ot
听你鬼扯!
拓跋家开枝散叶这么多年,你的表弟堂弟没有一车也有一筐,各个犯罪了都要你亲自执行ot家法ot,皇帝也不要做了,干脆就开刑堂吧!
劝谏的官吏们将头埋在地上,使劲地翻着白眼
像是古弼这样的刺头,干脆就直接跳了起来
ot陛下,若说家教不严,莫说这王斤身上毫无端平公主的血脉……ot
拓跋焘搓了搓下巴
‘咦,说的也是,这么一想,这小子这么笨也有原因’
古弼气呼呼地继续叫道:ot就这么一个以权谋私之人,怎么值得陛下为他去犯险?胡族随时可能作乱,陛下还要在京中坐镇才是!要说家教,这王斤的母亲端平公主可是颍川王殿下的亲姑姑!ot
古弼伸手一指在武官前列的库莫提
库莫提春天的祭祀一过就要去黑山走马上任,已经没有一个月了,被古弼突然这么伸手一指,忍不住一怔
古弼指着库莫提,扫了一眼想要说话的崔浩,立刻抢先开口:ot颍川王殿下是王斤的表兄,又素来公正无私,若是拓跋提王爷亲自前去查证,必定不会徇私枉法,也不会残害无辜……ot
ot花木兰曾是王爷的部下,王斤又是王爷的亲戚,肯定会不偏不倚,若是王斤真是罪犯累累,想必王爷定会大义灭亲,是不是?ot
古弼性格耿直,当场对着库莫提就要一个答案
‘这叫什么问题?’
库莫提哭笑不得
‘就算他徇私枉法,难道还会[,!]当着朝中众人的面承认不成?’
库莫提心中暗叹这位大臣性格太过刚直,日后恐怕有祸,面上却十分严肃地点了点头
ot是,若他真的恶贯满盈,我必大义灭亲ot
那家伙算是什么正经亲戚?不过是一个婢女的孩子被抱养罢了
要是他上进又能干,他提携照顾一把也没什么,偏偏从小贪财又没脑子,和他那引诱主人的生母一个货色
若不是他姑姑膝下无子,天天为他操心,他连看都不会看他一眼
古弼一阵吵嚷,让所有的问题都从刚才的ot由哪位汉臣去ot变到了ot天啊陛下一定不能去ot,直到现在ot原来这里有一个合适人选ot上,可谓是风云变幻,毫无痕迹
拓跋焘心中大笑,面上还做出考虑的表情,郑重地点了点头
ot恩,这么一听,库莫提确实是合适的人选,花木兰信服他,他处事也公允,更不会冤枉好人就这样吧……ot
他立刻下旨,完全不给其他重臣反应的时间
ot着黑山大将军,颍川王拓跋提为特使,中书郎游雅为副使,前往长安彻查此事若王斤确实有罪,不必压赴厩,当地论决!ot
拓跋焘这边下了旨,那边就有舍人立刻挥笔拟旨,颁布了下来
库莫提摇了摇头接了旨,而广平游雅是汉臣,广平游家是毫不逊色与崔家和卢家的大族,闻名天下的ot任县三游ot——游雅,游明根,游肇三人乃是士林文士的领袖人物
三人之中,以游雅文采最为出众,游明根德高望重,游肇则为官清正刚直不阿游雅虽然也是汉臣,但和崔浩不太对付,认为他没有名士的ot气度ot和为官的ot雅量ot,但他毕竟是有威望的人,此时被拓跋焘点了出来,总算也能服众,堵住汉臣们的泱泱之口
最重要的是,这位中书郎好议人长短,若这王斤有过什么罪责,就算是库莫提想瞒也瞒不住,他非得将之昭告天下,弄的人尽皆知才满足
直到此时,还有谁不知道他们又被拓跋焘算计了?怪只怪这位君王素日里太天马行空,以至于所有的大臣一听到ot我要去ot就吓得半死,乱了方寸,否则何至于被牵着鼻子走?
一时间,长安之事尘埃落定,库莫提带着鹰扬军去长安彻查,游雅这位最会写文章的大儒跟着一起去ot监督ot,众臣再怎么义愤填膺,究竟还是拓跋焘技高一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库莫提亲去,王斤是死是活,就全看拓跋焘的想法了
散朝后,拓跋焘召了库莫提到武昌殿,免不了提点一番
众臣都知道肯定会有这一回,但游雅没有被同招入殿,他们又进不去,只能在宫门外窃窃私语,推算着拓跋焘会如何处置王斤
ot你此去长安,不仅仅要彻查王斤的事情,帮我再仔细打探下长安大族对我大魏的看法ot拓跋焘语气慎重:ot夏国这些汉人势力强大,赫连勃勃和赫连昌治理国家多靠残酷手段,这些汉人早已经不堪其负,心中惧怕我鲜卑的军士将他们留在长安,时间久了,我怕即使没有王斤之事,也会生出动乱来……ot
ot陛下是担心夏地的汉人会帮助羌人和其他胡族作乱?ot
库莫提闻弦歌而知雅意,接口反问
ot直接出兵他们大概不敢,可是暗中资助却大概会有不过按花木兰信中所说,这个叫高深的校尉颇得长安的人心和威望,也许可以成为突破口ot
拓跋焘拍了拍库莫提的肩膀:ot夏国刚定,我不想再起刀兵,这次你去长安,除了调查王斤,还要帮我征召长安和夏国的有识之士,尤其是士族高门,我要起用这些高门进入朝廷,和魏国的高门一起治理魏国ot
ot陛下是想效法先帝,让汉人有归属感?就怕我的威望不足以收复长安的汉人,他们若奉召不来,我显得无能到没什么,可是陛下的脸面……ot
ot所以,我必须要让他们看看我大魏的实力ot拓跋焘笑了起来,ot黑山来的虎贲军到了,你的鹰扬军又和你寸步不离,你带着他们前去长安……ot
库莫提心中一惊
ot狄子玉已经被俘,你和花木兰一起去羌人之地,若羌王夫妇投降便罢,若他们不肯投降,一意继续联络杂胡,你们就出兵平乱,把羌王夫妇给我绑到平城来ot
拓跋焘对这写了又反的羌人一点好感都没有,语气也是可怕
ot花木兰自柔然一战后再没上过沙场,如今倒让人忘了她的本事,连什么阿猫阿狗都想杀了我大魏的将军既然如此,就让她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也给天下人看看,我魏国的将军可是那么好杀的!ot
说到底还是想给自家人撑腰
库莫提摇了摇头,为拓跋焘的护短感到幼稚不过他自己也是在拓跋焘护短的范围之内,倒不好笑话他了
ot能为陛下分忧,我和花将军自然是绝无异议只是以我对花木兰的认识,花将军大概不会愿意这种平内乱的差事更何况羌人只是要反,却还没有起兵做什么,若我们真派大[,!]军压境,周边诸族真是不反也要反了……ot
拓跋焘之前只担忧羌人真的用金银财帛说动了诸族一起反,想要先发制人,如今被库莫提一说,又觉得他的话也不无道理
更何况羌人上马是兵,下马是民,其他诸族也一样,花木兰征讨柔然时就不肯下手杀俘,俘虏了那么多牧民回来,几乎要愁煞了后勤官,想来真要讨伐诸多部落,免不了又是妇人之仁……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也许因为花木兰是个女人,在手段上总是不够狠戾抵抗外敌还好,胡人性格倔强又好反复,这种镇压不用霹雳手段,几乎都不能奏效,譬如柔然,从几十年前起,也不知降了多少回,又叛了多少回
就连狄子玉也是先降了夏国,又叛了夏国归了魏国,现在按玉翠的说法,这金银像是刘宋给的,那就是现在又开始往刘宋归附了……
这样的杂胡,实在是没有降服的必要,留着还要担惊受怕,派人监督,还不如灭了
拓跋焘眯着眼,点了点头
ot说的是,那此事便全权交给你了花木兰那里,待此事一结束,你便让她继续送赫连定回京便是ot
两人又商议了一番,拓跋焘这才放他出殿
库莫提一走,又有宦官来报,说是赫连明珠公主求见
随着贺夫人有孕的消息被确诊,赫连明珠对拓跋焘的态度又开始若即若离,他无论如何讨好或者有意邀请她出去走走,她都几乎是不怎么搭理
拓跋焘也是不耐烦和女人谈情说爱的性格,几次冷脸过后,他事情又多,就索性把赫连明珠放到了一边
只是赫连定失踪,赫连止水又被他派去跟了花木兰之后,这位公主没有途径得知外面的消息,求见他的时候就多了起来
赫连明珠也是有趣,她知道自己不可能结交外臣,也不愿意在后宫想办法,索性每次干脆直接找他,大大方方的问清楚她想要知道的事情
恰恰拓跋焘最喜欢这样干脆利落,他本来就不是性格古怪的人,偏偏后宫里的女人和他说话恨不得拐弯抹角到她们自己都不知道要问什么,赫连明珠这样直率,拓跋焘也不费脑子,能说的就说,不能说的就不说,可谓是皆大欢喜,两厢满意
今日也是如此,赫连明珠听说花木兰有消息回来,立刻求见拓跋焘
宫中上下都把赫连明珠当成未来的ot夫人ot,对她颇多讨好,加之她以前做过拓跋焘的ot近身之人ot,和拓跋焘身边的舍人宦官都熟悉,他们也愿意为她传话,讨个人情
赫连明珠被宣了进来,将今日想问之事一问,拓跋焘便安抚她的情绪,告诉她赫连定已经找到,她昔日那个叫玉翠的女官潜伏在狄子玉身边,还摸清了羌人的动向云云
听到玉翠无事,兄长也无事,自己的侄儿和花木兰全都无事,赫连明珠默默在心中感谢天神的庇佑,当即折身下拜,向拓跋焘请求道:
ot陛下,我赫连家亏欠玉翠太多,她为了我们,可谓是名节尽毁,日后也不会再有什么良配等此间事了,能否请陛下给玉翠一个出身,让她能够在世上立足?ot
这便是向拓跋焘为玉翠求赏了
于情于理,这个女人为了不让夏地生乱,所作的一切都十分让人佩服尤其是为了赫连定和羌人周旋,甚至以血书传讯,都不输世上男儿
拓跋焘现在对赫连明珠也有了一定的兴趣,总是希望赫连明珠高兴的,更何况他自己都能重用花木兰,当然绝没有瞧不起女人的意思
所以,他几乎是没有斟酌地就点了头
ot准了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