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大漠江南 笔铺人间 2448 字 2024-04-23

“怎的换上黄衫了?”把玩着手中茶杯,碧落尘煞有韵味地看着那窗子上的姑娘,缓缓道:“你的雪月织锦呢?”

“听说霍青桐也喜欢穿黄衫,你说我穿成这样,陈家洛会不会喜欢我呢?”双手的中指和食指挑起鬓边两缕秀发,摆出分外妖娆的姿势,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直直地看着碧落尘,更显得肌肤胜雪,娇美无比。忽而又噗嗤一声笑起来,抬起头又要征求师姐的看法时,哪里还有碧落尘的身影。

“师姐……师姐……”四下打量,发现师姐正靠在外栏是柱子上喝茶,样子从未有过的懒散。她在心里嘀咕着,什么时候学人爱喝茶了?

见碧落尘半天没理她,洛雪衣也觉得无趣,从窗子上跳下来,呢喃道:“发什么呆呀!真没意思!”顺势端起茶喝了一口。

“扑——”茶喷了一地,“这……”洛雪衣粉嫩的脸扭成了苦瓜,“这种味道的东西也有人喝?”满脸的不解和气恼。

“你呀,姑娘家家的,不害臊啊!”似是指责,倒也看不出有多大的不悦。

这……怎么才反应过来?突如其来的声音倒是把洛雪衣唬了一跳。

碧落尘丝毫不管小师妹脸上的诧异,又道:“或许,他会喜欢的哟。”说完,笑着走了出去。留下落雪衣一人在房中跺脚。

陈家洛去了紫禁城,没错,是去找乾隆。不过确切地说,应是趁夜潜进紫禁城。这对一个江湖高手来说,没什么难度,他义父于万亭就是后人的榜样。据说很多江湖中人都把他奉为偶像,更有甚者,还以带刀潜进紫禁城并顺利脱身为此生终极目标。由此看来,这的确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而又无上光荣的任务。

依稀记得,最后一次见面是两年前,在钱塘岸边。陈家洛从不后悔用福康安换回余鱼同夫妇,但他却后悔当初轻信他所许下的恢复汉室衣冠的诺言。于公,他失信于天下人,使万千生灵再临涂炭;于私,他愧对红花会众兄弟,愧对自己最爱的人。而此时,这个人就在他眼前,静静地临摹丹青。

神清气定,目朗眉轩,颔韶举举中透着贵气。他是应该坐拥这天下的。自古为君者,当为天下百姓之所想。他能明白“小民疾苦而无告,故相聚为盗”也不是没有见识。只是,为君者,不一定擅为人。

一掀长袍,黑底靴踏过雕龙门槛,明明如疾风劲草,步法却轻而不乱。仍旧轻摇着折扇,仍旧是宁静致远的神情,一双墨玉般漆黑的眼睛却漾着冷冷的光芒。

“是你!”终是停下了手中的朱豪,缓缓搁至砚台,一双炯目上下打量眼前的男子,似是想从对方身上打探出什么迹象,又瞬间朝殿外看了看,瞬间明了。

“这御前侍卫该换了。”乾隆并不理会陈家洛,径自拿起龙案前的《资治通鉴》随意翻看。

“皇上若不嫌弃,家洛愿为皇上推荐良才。”

“哦?不知你是以何种身份为朕举荐良才呢?是先朝陈大人之子,还是朕在江南结交的好友,亦或是红花会匪首……”满眼的笑意却掩不住语气的冷冽,“陈家洛!”

“呵……这有区别吗?”陈家洛笑道。

“这是自然,不同的身份,朕自有不同的接见之道。”

“皇上果然深谙为君之道。”陈家洛收起折扇,走至案前,“这《资治通鉴》想必是本好书。”

“你若喜欢,朕可转赠给你。”仍旧是皮笑肉不笑。

“皇上严重了,‘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据说此书讲述的大都是帝王将相之道,家洛一介布衣,不敢轻言政事。只是偶从先父那里听来几句,也是不甚理解,家洛斗胆请皇上指点一二?”

“说来听听!”既然提到陈世倌,想必他不会对自己下手,现下心里稍安,语气也缓和了不少。

“皇上功德尤胜唐朝太宗,不知是否愿给家洛讲解这《唐太宗论弓矢》篇。”说是讨教,竟也不顾乾隆脸上是青是白,已将书翻到这页。

书曰: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皇上以为如何?”陈家洛收起折扇,微微偏头,满眼含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坐拥天下,自然百事可通。”乾隆双手按书,手背已有青筋暴起,身体微微前倾,似是想给人居高临下之感。

陈家洛微微一笑,“皇上断定这天下王臣皆能勤四体,行事公,德行贤,且……,”将扇柄压在书上,缓缓逼近,“忠心不二?”

“是否忠心不二,朕不在乎,驭臣之术,在于用其长,知其短……”

“然后皇上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他们的短,甚至比‘长’还好用?”虽仍在笑,但眼里有掩不住的冷意。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此乃尽忠。”乾隆很是得意。

“譬如说,两年前雍和宫的大火,白振大人没被烧死,就算不得尽忠了。陛下为何还要重用于他?家洛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乾隆心里一惊,寻思着,这事他怎么会知道,难道?忙道:“有句话叫‘圣意难测’。陈总舵主莫非想做朕肚里的蛔虫?”

“皇上肚里岂可长蛔虫,岂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