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周朝立国七百年来,就算平王东迁再如何衰落,这期间也没人敢称王,因为天下的王只有一个,那就是周王姬扁。
现在好了,天下不仅多了个魏王,更多了个齐王。若不是中途出了点意外,恐怕还要加上个秦王。什么时候这天下的“王,”这么不值钱了?
这要是放在几百年前,你别说行动,就算有这个念头,周天子都能纠集列国分分钟教你做人。
可如今的周王朝早已衰落,地只有洛阳一隅,民虽有几十万,可内部斗争激烈,再加上各诸侯大国打压,如今的周王室再也不复往日的盛景。
可周天子毕竟是天下共主,哪怕是名义上的。
若没有“天子赐胙,”你这个称王完全就是个笑话。
当年魏国称王可以不搭理周天子,有没有赐胙都一样。可这次老魏王是要抬齐国相王,要是没有天子赐胙,那就闹笑话了。
为了让周王室能赐胙相王,也为了堵住悠悠众口,魏惠王忍痛割肉,把楼邑三十里山地送给了周室。
楼邑贫瘠偏远,境内沟壑纵横,一年没多少税收不说,还要供养一支军队防御北边的赵国。对魏国而言,这地方就是块鸡肋,送出去也不心疼。
对此,羸弱的周室能说什么?这块地你要不要结果都一样,人家有的是办法让你同意赐胙。
本着不要白不要的想法,周王室只能忍着恶心,派昭文君去徐州赐胙,完成了齐魏相王。
周王朝实行的是分封制,洛阳周边的土地差不多都有主了,这多出来的三十里山地应该成为香饽饽才对,可结果并非如此。
楼邑三十里山地贫瘠好说,搜刮搜刮怎么也是块肉,可对周室来说这地方就烫手了。
魏惠王不仅要求派公子就国,爵位还不低于伯,更要盟好魏国,这妥妥就是要找个替死鬼啊!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装什么无知?魏国打什么主意谁不知道?
明眼人都知道,魏齐徐州相王的目的是为了缓和与齐国的矛盾,好腾出手来遏制逐渐强大的秦国。
东边稳住了,又怕北边的赵国趁机打秋风,在秦魏交战的时候扯后腿,这才忍痛割肉,把楼邑三十里山地给了周室。
这地当然不是白给的,是想让周室帮他防着点北边的赵国。
虽然周室已经衰弱,但天下共主的名头还是有点用的。就算没用也能起个战略缓冲的作用,给魏国召集力量反击赢得时间。
魏王说的很清楚,什么时候周室的公子进了楼邑,这楼邑什么时候就完成交割,否则就别怪他食言而肥。
魏国是这么说的,同样也是这么干的。周室派去的官吏全被驱逐,这就要了周室的亲命了。
条件是魏国后加的,当时也没说。可人家实力够强,完全可以不讲道理,这就难坏了周天子。
在这个时代,所谓的“公子”可不是随便的称呼,必须要是周天子的亲儿子。
周天子姬扁的嫡子就是太子姬定了,可人家还等着接班做天下共主呢!至于其他的儿子,人家都有自己的封地,打死也不会去受那个罪。
既然儿子不行,那就只能从孙子入手了。太子姬定有六个儿子,成年的有两个,可成年的俩都是嫡子,先不说人家愿不愿意去,首先姬定的老婆就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