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 梦意识的形成

依照我现在的对于梦的看法,梦在显意上依旧还是一种回忆;同时,它自然也是一个经过重组的回忆;但绝对不是随意的堆砌。在梦中,诡笑男、唠叨男以及红颜女等都是有共性的负面元素,而常识给梦的指示只会有一个可能的选择。所以,以上三位无疑也就是三件往事的凝缩品,梦只是利用它们来作环境的烘托,以便顺理成章地逐步切入正题。

这就是梦的功能。而我也将不会再受到相同疑惑的困扰。

因此,我深信,受到梦的解惑功能的影响,往事在幡然大悟中,理应象拔起沙地里成熟的花生一样,硕果累累。而梦就是这样得理不饶人地扶持着我们的心灵一步步长大且成熟起来。

现在的问题是,梦干嘛不直接了当地一抒己见呢?反而非要借尸还魂呢?对于此,我的看法是,其实梦已经采取了一个最为稳妥的办法让我们去明白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知道,梦有时候就是刚好相反的。贾宝玉的情感经历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如此看来,真正的梦是极具智慧的一种精神现象,也可以说是我们理智的结晶。它是由五脏和大脑共同搭建而完成的。它的智慧性其实是人的本能免疫机制所激发出来的自然反应。

累计完上面的论断后,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弗洛伊德的相关说法。

对于梦的形成过程,弗洛伊德有过如下的论证。他认为,在梦的努力下,具备较强精神逻辑意识的具象或事件也许会被孤立出来,进而被重新赋予新的非主要的隐喻,然后入梦。以此为基础,弗洛伊德还进一步指出,出现在梦中的各个孤立化即凝缩的具象,其实已经发生了心理强度的转移,进而形成了新的与表面的梦意识相去甚远的梦。并且,为了解释梦过程中的这种心理意识的转移现象,弗洛伊德还专门引入了梦的审查制度的概念。

看完了弗洛伊德的对于梦形成的描述,我不禁大松一口气。毕竟,在此点问题上,我们之间看法一致。从各自的字里行间我们就可以看出,原本处于同一水平的具象,为了入梦,不得不只是起到一个陪衬或者暗示的作用。对于真正的此等新梦的隐喻来说,则由看似毫不相干的受到完全抑制的具象所代表的意义来斧正。即发生心理强度转移的具象让其以往事件的真相被其所关联到的其它负有确切精神逻辑意识的事件所明朗化了。据此,我们则恍然大悟,并受益匪浅。

同样的,在肯定凝缩和转移这两个概念的前提下,以及在没有可靠证据的前提下,我会怀疑弗洛伊德把梦看成是建立在潜意识的基础之上的以及那个所谓的审查制度的说法。

在之前我曾论及过的所有观念之中,常识是最接近弗洛伊德所提的潜意识的,二者具备相同的属性。但我依旧不打算把它们进行等同对待。原因很简单,如果一个具备潜意识知识的人,那么具体到每一件事情,他还会有潜意识吗?即是说,一个真正具备潜意识知识的人,照样会受到某种低级的精神上的折磨或困扰,并很有可能耿耿于怀而不能自已。一个知名的作家,不可能不明白世道的艰难,但他或她依旧会不堪屈辱。很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最后的命运或许就是如此。这难道是潜意识带来的不良后果吗?我看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