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大地,历古民风彪悍,乡民尚武侠义,好勇斗狠居多,自古就传承已久,也就造就了无数英雄好汉和侠义之士。
历史名城的衡州府,境内有钟灵毓秀的南岳名山—-衡山,九弯十八滩的湘江水将衡山大地一划为二,沿河两岸的人民依水而居,靠山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沿河两岸物产丰富,以致商贾云集,江上舟来舫往,白帆如织,集市贸易繁荣,其中以霞流古镇最为出名。
霞流古镇隶属于衡山县(今属于衡东县),位于湘江流域东岸,因此划为河东辖区,诗人彭曾禄在《晚泊霞流市》中写道:“市号霞流翠嶂连,江干客到夕阳天;疏钟带月悬山寺,细草分春入画船。鸳鸯几行沙岸外,烟墩数点戍楼前;奇逢更快今宵事,泊棹狂歌兴欲仙”。由此可见,当时霞流古镇的风貌人文和繁华。同样,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之人也必不可少,衍生息息
何为三教九流?三教,大家都知道,华夏三教以释道儒为主,其余概以莫论。那九流呢?也分上中下三等,有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之别,上九流分为:一流佛主,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农夫。
中九流分为:一流举人,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分为:一流巫师,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帮,五流剃头,六吹手,七戏八花(乞丐)九卖糖。
而七十二行则是代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也是在赖以生存的谋生之道:一耕二读三打铁,四五航船磨豆腐,六木七竹八雕花,九纺十织织布郎
而本书的主人公就出生于霞流古镇附近的李家垅,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与人帮工为生,换取薄食,以求二人果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养育将这孩子拉扯成人。
“穷人孩子早当家”,这孩子毫不例外地也很争气,小小年纪帮着母亲劳作,造就了一副好身板,一把子好力气,远胜于同年人。
在这孩子十岁时,无奈之下送与镇上阳姓铁匠铺学徒,以求学会打铁,希望日后有个生存之道,以此赖以营生。
这阳铁匠为人侠义,亦非常人,师承南岳衡山八宝道人,习得一身的好武功,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大名阳兴贵,女儿叫作阳银花。
阳铁匠怜悯地看着这李姓孩子衣衫褴褛,虽然补丁上还盖着补丁,但全身衣服上还有许多破洞,无法遮住自己的身体,简直就与小乞丐似的,甚至可以说,有的乞丐比他穿的还好,但衣衫虽破,依然掩盖不住他的英气,眉眼之间总有一股让人难以抗拒的气势。
阳铁匠知晓他身世可怜,连忙蹲下身子,慈爱地摸着孩子的头说:“小子哎,你姓李,从今天开始,你就跟我学打铁,那以后就叫李打铁吧!”
这孩子乖巧听话地回答:“全凭师傅做主,那我以后就叫李打铁,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话音未落,李打铁双膝跪地,“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
阳铁匠也不避让,笑容满面地受了李打铁的拜师礼,然后把他搀扶起来说:“孩子,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就不要客气了!”
阳铁匠的儿子在一旁笑着问他:“我爹帮你取名李打铁,那你以前叫什么名字啊?”
李打铁挠了挠头,尴尬地笑了笑,嗫嚅半天才说:“我妈为了我好养活,叫我狗狗子”
阳兴贵哈哈大笑着说:“啊?你以前叫狗子?怎么取这个名字?哈哈这名字真难听,狗子哈哈”李打铁闻言,只是涨红着脸,看着自己的脚尖,不知该如何回答。
阳铁匠喝斥一声:“闭嘴,以后他就是你弟弟了,如果你欺负了他,我定不饶你!”
阳兴贵见自己爹爹发怒,忙不迭地答应:“爹,你就放心吧,我我不会欺负他啦,是不是啊?打铁弟弟。”
李打铁面露微笑,连连点头答应:“是啊,师傅,兴贵哥哥会照顾我的。”
阳银花年纪尚小,歪着小脑袋,好奇地问:“爹爹,那,那以后,我可以和打铁哥哥一起玩吗?”
阳铁匠慈爱地摸了摸女儿的头说:“乖女儿,你们以后是兄妹,当然可以一起玩啦,去吧,去玩去吧!”
阳铁匠看着这三个孩子一起离去的背影,不由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内心却也很矛盾,只是心里暗暗叹息:哎,这年头,谁的日子都难过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