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一朝,内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皇室想要掌权,世家则要夺权,世家与世家之间也是各种明争暗斗,纷乱不休。
至于北伐收复中原?
那只不过是大部分人口中一句政治正确的口号罢了,如祖逖一般真心想北伐的,少之又少。
更有甚者,就只是将北伐当作是官场进阶、大权独揽的手段,通过北伐来加强自己在东晋朝廷的影响力,北伐也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总之一句话,历史上的那个江南偏安小朝廷掣肘实在是太多了,
这样一个昏暗而看得不得希望的地方,刘遵又怎么会想去?
不过事情确实如刘琨所言,如今行狡兔三窟之计的,绝对不止琅琊王氏一家,
就连那位晋朝权势第一人东海王,也有意让他的小马仔琅琊王司马睿出镇建邺,目的自然是不必多说。
“哈哈,吾儿所答,甚合吾意,刘家儿郎誓不做苟活之举!”
刘琨忍不住大笑了几声,显得十分的高兴。
原来,他刚才的提议还是在考校刘遵。
刘琨在大笑之后,拍了拍刘遵的肩膀,然后便转身走出了庭院。
而在刘琨离开后,刘遵之前脸上那些生气、悲伤的情绪瞬间消失不见,变得平静如水。
刘遵是一个喜露不形于色的人,不过现在这具身体的年纪毕竟还只有十六岁,为了装得更像些,也为了打消刘琨的戒心,刚才才会一会大悲,一会暗喜,一会又是愤怒、鄙夷。
今晚刘遵的一番作为,虽然看似是毫无功用,但其实不然。
首先最大的收获是刘琨已对刘遵的感观大为改善,以后刘遵再想有所谋划的,阻力自然是减轻了不少。
否则以之前他们父子两个私下里见上一面,都需要刘遵通过痛哭来实现的处境来说,许多事都必然难以开展。
此外,刘琨也答应了刘遵“一有机会,便尽快的赶赴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