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家事

石襄环顾一周,站在最上首的位置,歉意道:“因为本官的失误,导致案首李千星的文书没有按时发下,故本官过来亲自授予。”

学生们目光火热,天哪,提学官亲自给案首李千星授予文书,这是多么荣耀啊!

李吟柯正不明所以呢,接过那文书——不是朝廷礼部批下来的,比较粗糙,这石襄的“失误”是个什么样的失误,能让他的文书没有批下来?

李吟柯真是想不出来答案。

李吟柯上台演讲完毕以后,石襄并没有走,因为前十名廪生多了一个李吟柯,有一个要被剔除,赵同知觉得不太好:“剔除一个人会不会让他被别人笑话?”

石襄妥协了,这件事情有他的责任:“行吧就是这样,这件事情我亲自和上峰说。”

上午是选老师,李吟柯照例选了黄教谕,他以前就在府学跟着黄教谕,如今是秀才了,更是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教学资源了。

傍晚李吟柯回家,坐在马车里闭目思考今天的这件事情,正想着,林竹的声音从外面传过来:“少爷,有人找。”

烈日炎炎,那仆从带着他们左拐右拐,来到一个僻静的院子,不大的院子种着古树,枝繁叶茂,树下还有一张石桌几张石凳,地面铺着干净的青石瓷砖,石襄正在从旁边井里打水泼在青石板上降温。

他说:“你来了。”

李吟柯说:“是的。不知先生有何吩咐。”他站在大树下,看着石襄头顶上的白发,慢吞吞地说道。

石襄直起身来:“我丁忧的折子已经发上去了,以后负责给你们岁考的不是我了。”

李吟柯不做声,他知道石襄想讲的肯定不是这些。

石襄接着道:“你是个好孩子,聪明,机变,善良,我已经写信给老师推荐了你。”

李吟柯只说:“谢谢先生。”

石襄见他不多说一句,忍不住问道:“你没有什么要问的吗?”

李吟柯道:“学生该知道的,先生自会告诉学生,不该学生知道的,学生也不会问。”

石襄出神了一会儿,又自己笑出了声,最后长叹一声:“罢罢罢,是我的错。”

李吟柯大概已经猜到大概怎么回事,无非就是以为他杀了人,像他这种封建士大夫不能接受,因此褫夺他的案首,后面有可能又良心发现,把文书送来了,但只要再晚一点点,他李吟柯就是整个襄阳府的笑柄。

对于这样的人,李吟柯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远着点吧。

石襄站起身,目光炯炯:“我的母亲是李梦河的第一任妻子,你应该叫我一声伯父。”

李吟柯眨了眨眼睛——这是上一辈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