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也不富裕,在京城的房子就一个两进的小院子,现在天气热,冰块也要集中放置,李吟柯过来了就只能和立仁一起睡。
立仁对李吟柯有些生疏,有些不太和他说话,李吟柯主动和他说话:“立仁哥,你的二哥和三哥现在住在这里吗?”
立仁点点头:“二哥三哥如今都在这里住。”
李吟柯又问:“那嫂子们也住在这里了?房子这么小,怎么住得下?”其实立仁是他的表哥,立仁的嫂子李吟柯也应该称表嫂。
果然,提到这个话题,立仁满是抱怨:“二嫂和三嫂都在,她们的孩子加起来足足五个,我们这房子小的很,挤得不行,现在夏天,热得整天吵吵闹闹,都要掀翻屋顶。”
“而且,那敏行,敏年最是顽劣,整天捉弄这个,欺负那个,爹也不管。”说起这个,立仁满腹牢骚,“敏行都七岁了,也是懂事的年纪了,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哪敢这么混?爹实在太偏心了!”
敏行和敏年都是二表嫂毛氏的儿子。
李吟柯也觉得陈珠的管教方式很有问题,一味地表扬嫡子,宠爱孙子,对这个幼子却是严厉的批评式教育。
于是他安慰道:“你赶快读书,考个秀才,再考个举人,然后找你哥哥谋个官,外放得了。”
立仁心灰意冷:“我这个水平,能考上吗?”
“你爹虽然老批评你,但是在我看来,你的水平,考个举人没有问题。你不要被他影响。”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应天府龙江港。
轰轰烈烈的造了好几个月的船,庞大的船队即将起航。此次船队由郑和为总指挥。
郑和,皇帝朱棣身边的太监,云南人,洪武年间家乡被明军攻破,作为俘虏儿童被阉割,后收到朱棣赏识赐姓郑,人称国姓爷。
他是一名虔诚的穆/斯/林,麦/加朝圣是他毕生的愿望,在他第七次远航时终于完成了这个愿望,所以归国途中便死去了。后面王景弘接过他的指挥棒,带领船队返回祖国,后面在宣德年间又下了一次西洋。
下西洋时期,郑和从海外带来无数珍品,迅速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永乐盛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海外贸易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