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吟柯答是,那小吏悄悄地说:“县尊让我带你们先进去那!”
于是他们几个拿着考生号牌,提前入场,军士随便检查了一番就让他们进去了,县试不太严格。
在书吏那里拿了试卷,李吟柯挑了一个好位置坐下来,等全部考生就坐,天也亮了,周县令进来,大门一关,开始考试。
周县令强调了一番考试纪律,就写下题目,由书吏传给考生们看——是两篇时文,分别出自礼记和论语。
以四书五经取士虽是元朝首创,但壮大于明朝,诗词歌赋不再是主流。现在永乐三年,国朝建国不到四十年,所以还能给你出堂堂正正的大题,要是等到后面正德年间,可就要有人出丧心病狂的截搭题了。
李吟柯把题目抄好,就开始思考,不一会儿就挥笔破题,下笔千里,两篇时文,很快写完了,又仔细检查了一会儿,改动一些字句和避讳,就工工整整誊写在试卷上。
中途他吃了点点心,但写文章是一个体力活,他抬头看看天色,现在二月,天黑得早,最多一个时辰天就要黑了,肚子已经开始唱空城计。
看了其他考生一眼,才交了一小半人他一个十岁的孩子现在交卷太抢眼了。但是李吟柯平生最不能忍的就是饿肚子,出风头就出风头吧,天大地大,饿肚子事最大。
他把笔墨往考篮一放,站起身,走上前,交卷,走人,一气呵成。
后面传来窃窃私语,周县令一拍桌子,大喝一声:“肃静!”然后又对已经走到门口的李吟柯喝道,“回来!”
李吟柯乖乖回去。
只见周县令拿起朱笔,竟是要当场批阅!现场考生倒吸口凉气。
周县令对他不怀好意一笑,用只有两人听得见的声音说:“我到要看看你能不能拿个案首?”
李吟柯故作羞涩一笑:“谢师兄抬爱。”昨天他回去问堂祖父李梦溪,才知道这个县令早年师从黄教谕,怪不得态度那么奇怪,合着是嫉妒他夺走了老师的宠爱。
周县令哼了一声,开始阅卷,他把封页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手敦厚的颜体,不由得看了局促不安的(饿得)李吟柯一眼,没想到这小子字儿写的不错,只是人和字完全不符啊。
再看内容,言之有物,正反论证,法度严谨,堂堂正正,堪为时文典范,哪像一个十岁孩童的文章,怪不得老师在信中夸得天花乱坠,说是“吾有幸得此千年不遇之天才”。
简直比十几年前的江西吉水的才子解缙,如今的内阁首辅还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