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子辛就不恨子微,只恨九侯,恨不得烹其肉。
愤然的时候,子辛真想如此。父亲,姐姐,肯定都是死在他的手上。商军的血流成河,也是因为他。但这九侯的女儿又是自己的正室,还怀了自己的孩子。
帝辛望着旷野,内心里流淌着胶着的血。
没有九侯,子微不会动政变,其实这政变就是九侯主谋策划的。但这主谋政变的九侯除了自己受了内伤外,其实力在政变后几乎毫无损。
输了政变的九侯,还在实力上成了赢家。
暂时的!
帝辛望着苍穹,务必剪除九侯的决心也如同箭头一般,洞穿苍穹。
大军一路向北,又是十天后,已到了危方和鬼方的交界区域,途中屡屡挑战危方的部落,这些部落都是依附于九侯的,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占领的也都是空巢。
“扎营围猎。”帝辛果断下令。
被攻的部落都悄无声息地撤离,这只能说明它们已经预先得到消息。这传消息的无疑是九侯,也说明了九侯做了更大胆和危险的选择。
韬光隐晦一直是事变前的九侯所为。事变之后这几个月里,九侯又像是回复到过去的这种状态,这种状态也能保持他和帝辛十年内的和平共处。既然帝辛并没有直接征伐自己,九侯若还要想保持和帝辛的十年内不撕破脸的关系,稳妥的选择应当是鸵鸟政策。
但九侯并没有采取听之任之的鸵鸟政策。
这说明九侯下决心继续他的政变:趁大商伤口未愈,再撕开裂口。
九侯的战略目的已经十分明显:利用自己完好的有生力量,联合戎狄,夹攻大商北伐军。
但这些空巢的危方的部落,究竟是南下还是北上了,暂时还不能断定。
若是南下了,它们的目的要么是夹攻由好来率领的商军,要么是反过来和北面的鬼方夹攻自己。
这些空巢的危方的部落若是北上了,它们的目的就是和鬼方的部落联合,然后以更大的力量向自己所率领的北征的商军开战。
帝辛做出如上判断后,因此也就下了扎营围猎的命令。在敌人的地盘围猎,这就是对敌人的最大挑战,也是对敌人的最大削弱。
游牧的戎狄部落,是把天上飞的动物,地上跑的动物,都当成它们的天然食品库,帝辛的围猎,就是对它们生存资源的直接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