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坚继承父亲的爵位后,杨坚手下拉拢了一批杨素,杨林在内的族中兄弟,此次可以领兵出战不仅是借助他父亲的光,也是杨坚的本人向宇文护输诚,毛遂自荐的成分在内。
至于对付斛律光的办法,宇文护的办法还是继续从蜀地调兵,虽然大将军柳敏内心感觉有些不妥,但是看着宇文护孤注一掷的样子,柳敏话到嘴边生生咽了下去。
最后在周武帝宇文邕几番说服之下,宇文护也不在固执跟斛律光决战,决定先让齐国公宇文宪率军,撤回到潼关附近,等蜀地和关中各地的府兵赶到后,再跟斛律光决战。
关于北上大军的问题上,周武帝宇文邕坚持令宇文纯为主将,杨坚为副将,宇文护虽有不满,但是宇文邕在这个问题丝毫不退让。
宇文护到了自知天命的年龄,不想过于逼迫周武帝只能作罢,当杨坚知道被人顶包后,心里埋下了对宇文氏仇恨的种子,但是在宇文护问起时,杨坚表现的甘之若饴,丝毫没有表示不满,一路上陪着宇文护鞍前马后。
邺城城外十里坡,高伟亲自带着留守的文武百官,为斛律光大军送行。
自从城外誓师大会结束后,高伟经过几天在邺城鬼子进村般的搜刮后,最后还是没有凑齐十五万大军三个月的口粮,一是亏空越查越多,二是和士开的死没有惊醒麻木不仁的勋贵势力,自知斛律光大军在外,陛下肯定不敢再动杀心。
除了一些牢里得生活呆的实在受不了的,交钱走人外,大部分还在死扛,无奈最后斛律光只好先带十万大军离开。
不过高伟也从邺城中军中,再抽调三万大军置换刚聚集起来三万新兵,再从剩下的七万新兵中选出两万拔尖的凑给斛律光,高伟为了斛律光整个大军的团结,高伟忍痛裁掉了不到一万的汉军,重新找人开始整编汉军。
至于为何不多带点人?高伟认为此战从开始的计划到最后执行,始终透露出一股诡异的冒险气味,直到斛律光带领大军离开后,高伟心中的那一丝不安始终也挥之不去。
既然大战已经不可避免,高伟唯一做向其提供更为安全的粮草保证,漫漫征程未可知,叹道一声君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