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先生。
这是方桢要试镜的角色,是一个杀手。
k先生没有正式的人物名,只有这么一个用来分辨男女的代号,但k先生其实也不需要什么姓名,因为他在剧本的设定中,本就是大隐隐于市,等待观众去发觉的。
具体说来,在那部方桢努力参演的大制作悬疑片中,k先生虽然是第一男主,却不能有太过明显的杀手痕迹让观众那么容易看出来。
不过,一点杀手痕迹都没有的k先生也是不达标的,毕竟导演的要求是——观众在电影末尾真相揭露的时候有那种恍然大悟的惊呼。
喔!
原来是他!
他就是k先生!
可恶!
早该想到的!
k先生就应如此!
……
“k,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那一个又一个精妙杀局的背后,又隐藏着你怎样的压抑与悲怆?”
方桢出神的看着剧本,用他独有的方式跟剧中的人物对话。
在方桢看来……
演好k先生并不容易,它需要建立一种严格周密的杀手习惯,但这种习惯,越是刻意去找就越是败笔,只能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去精心塑造。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方桢才在被表白的第一时间选择果断拒绝。
k先生是不需要爱情的……
他自然也不可以去接受,若是接受了,他也就演不出k先生的神韵,只能与其渐行渐远了。
或许对旁人来说,k先生再往大讲也不过是个角色,错过了就错过了,怎能跟一份难得的情缘相提并论,但对方桢而言,k先生是他的机遇,若是错过了k先生,再寄希望于下一个,然后一等再等,等了又等,他真怀疑自己还算不算是个演员。
这世上,有演员选角色的道理么?
没有的……
就算很多人都觉得有。
方桢也觉得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