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大帐内,娥青听完来人的详细报告后,终于弄清楚了情况。原来,他麾下负责游弋外围的一幢队伍,行到高平县城三十里外时,遇上了两三千人的宋军。宋军似乎毫无防备,被突如其来的魏军骑兵偷袭,小有损失。可是这支宋军战斗力不弱,还有大量的粮草押运,很是蹊跷。
娥青陷入了沉思。他是北魏中领军,是皇帝身边的护卫,皇帝现在正大张旗鼓渡过灵昌津,摆出一副前往虎牢关督战的样子,他理应伴驾。然而,皇帝却暗中派他到徐州兖州地界,说明皇帝不久也会到这里。
不言而喻,北魏骑兵扑向青州,吸引住檀道济大军的同时,北魏皇帝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前往虎牢督战是假,攻打徐兖二州是真。而今,北魏增援虎牢的大军都到了兖州地界,如果遇到宋军援兵,那只能说明宋军已经清楚魏军虚围虎牢而实攻徐兖的计划,情况非同小可。
“报!”一声急促的禀报声又响起,娥青下意识站了起来。
来人也是一身狐帽狼裘的骑兵,大声禀报:“将军,宋军三千驻扎到了小相岭,幢主率三百骑兵在岭下观望!”
娥青缓缓踱步,脸色忽晴忽暗。良久突然问道:“宋军可曾主动攻击?”
“禀将军,没有!”
“坏了!”娥青一跺脚,火烧屁股般跑出去,口中大呼:“来人,来人!”
高平县城上的守军和百姓眨眼之间经历了大喜大忧:喜的是,北魏骑兵流水般退去了,还挥舞着手中的弯刀,大叫着往城外冲,很显然,援兵已到;忧的是,嗜血的魏兵还留下一千人,迫不及待地攻城了。庆幸的是,守军和百姓清楚当前情况,士气大振,都拼死和来敌一战,他们相信不需要太长时间,援兵就会来解围。
高平县城军民对当前局势如此判断,娥青也如此解读,只不过他考虑和安排的更多。
在他看来,这支莫名出现的宋军就是援军,而且只是先遣部队,否则怎么会据高地而不进攻呢,显然是在等候后续部队;宋军援兵人数会不会只有这一点呢?肯定不会,因为他们竟然随军带着役夫和大量粮草,显然是准备充分的;这支宋军会不会是支援虎牢关的呢?那肯定不会,支援虎牢关的军队数量肯定不少,而且不会从徐州兖州长途跋涉而去,毕竟离虎牢关近在咫尺的豫州更容易屯粮聚兵。
综上所述,这就是专门和魏军决战的宋军援兵了。娥青脑补了所有情形,相当自信自己的判断。
于是,娥青顾不上围攻高平县城了。他带着两千骑兵急赴小相岭,同时派兵通知兖州各郡县的魏军,说宋军援军已到。
于是,这支被檀道济派去象征性安抚虎牢关的军队,打翻了北魏暗度陈仓的阴谋。
……
小相岭前的陡坡上,横七竖八躺着无数的尸体,鲜血未干,断肢残臂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