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已经算是赔本销售了。中等的茶叶价格都要到二三十贯,上等茶叶,五十贯以上,真正的佳品,百贯都不可求。
“给我来一斤!”
“我要十斤!”
“我来一石!“
听到价格,大家内心都抑制不住购买的。有钱的多买,没钱的少买,可总想买一些回去好生尝尝,或者是存下来,当作宝贝。
这二十贯一石的价格还是让人不可思议,仿佛错过了,很快就要涨价。
还有人心中不觉想到,是不是店小二弄错了,将百贯的茶叶拿出来当作二十贯销售了。
人群中,除了散客,不乏还有些海外商人,每年春夏交际时分,他们便入闽国,采购茶叶回国销售。
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自古以来,便是倾销世界。
因此,泉州城因为茶叶贸易,商业繁茂。海商每年前来大批量采购,一来一回,期间利润丰厚。
“我出六贯,我出六贯每石,这些货物,我全部要了。”一头上缠着包巾,身穿长袍,面色黝黑的南洋人,用着断断续续,模糊不清的汉语喊着。
要是王继晋在此,必然会震惊到,这不是印度阿三嘛,居然这个年代还会跟中国进行贸易。
“你这个蛮夷滚开,应该优先我们泉州本地人,还轮不到你!”
听到他的叫喊,泉州民众心中担心,万一存货不多,全被他买去了。自己岂不是买不到了,于是皆愤慨地喊道,想要驱离他。
面对民愤,阿三也有些心虚。可经商的他,看到丰厚的利润摆在眼前,不用命搏一把,也对不起无奸不商四字。
又操着蹩脚的汉语说道:“买卖公平,价高者得,天经地义。况且先来后到,我本身就在前面!”
“打死这蛮夷!”
“打死这蛮夷!”
阿三的一番话更是引起了民怨,眼看民众就要动手,店小二慌忙喊道:“诸位莫急,东家保证了,库存充足,绝对让各位都能买到。”
“你们江家虽讲道义,可终究是商人罢了,说的话不可信!”
店小二的说法并未能让民众满意,群众心中依旧担心着。
“诸位,此次新茶销售,我江家是听从少将军的指令。库存是少将军保证了的,绝对让每位泉州父老都能买到新茶!”
江家依附少将军的事情,泉州百姓早有风闻。此时得到验证,倒是不足为奇。
官府在民众间还是有一定的威望的,特别是王继晋少将军三字更是深得民心,他率领仁义之军,为不扰民,沿街而睡;才华横溢,诗词无双;收新茶,扶助茶农。
听到是少将军的保证,大伙儿才放下心来。毕竟少将军还是可信的,只是购买队伍依旧不减,就算知道了库存充足,也想早些买些茶回家。
泉州城内,李府中。
“这怎么可能,他是从哪儿弄到这些茶的!”李天和喝了一口茶水,眼中尽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