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首

三仙聚顶 花间盗 1039 字 2024-04-23

太阳炙烤着大地,仿佛要抽尽地面最后一丝水份,黄沙漫卷,风声凄厉。方圆数十里不见任何植被,放眼望去全是被碎石砂砾侵蚀的戈壁,加上天气炎热,空气都呈现扭曲状。

一队骑士分作两排风尘仆仆地奔驰在戈壁之上,速度极快,但是队形丝毫不乱,相互之间的间隔如尺子量过一般相同,一股悍勇精锐之气扑面而来。

“这鬼地方,真是热死个人!”为首一个全身笼罩在深沉黑甲之中的骑士勒住坐骑。后面作同样打扮的十数骑也是同一时间勒住座下战马,笔直端坐在马背上,如雕塑般沉默无言。

为首骑士推开覆在脸上的面甲,漏出满脸络腮胡子,看到地平线上隐约可见的一座城池,精神一振。拍拍身下的马儿笑道:“就要到了,老伙计,走完这最后一城就可回京都交差,一路上辛苦你啦!”骑士身下的马儿颇通灵性,闻言抬起前蹄一阵嘶鸣,似在庆贺。

“兄弟们,打起精神来,马上就是最后一站了,这趟辛苦大家伙儿了,回去京都我请你们去明月楼快活!”说罢骑士整理好仪容,推下面甲,拍拍身上的尘土。从背后行囊中拿出一个木盒和一面明黄龙旗举在手上,驾马向远处那座城池疾驰而去,留下漫天烟尘,身后十数骑沉默跟上。

“陛下有旨,安隆土司林观海枉顾君恩,聚众谋反,今已伏诛,特令枭其首级传观九边,以慑不法。”一骑从城外当先跃入城门,声音响彻半个城池,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本在偷懒打盹的城门守军正想喝骂阻拦,一看骑士的装束和手里的明黄龙骑连忙把头一缩,快步跑回门洞站好。

黑甲骑士一边在城中策马而行一边宣读圣旨,这宣旨骑士内息绵长深厚,声音一遍又一遍在城中居民耳边响起,很快整个边陲小城的街道上都密密麻麻沾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骑士一看人到的多了,便打开木盒,从里面提出一个首级。只见首级栩栩如生,面如冠玉,宛如熟睡,颌下三缕长须仍显主人生前应是潇洒儒雅之辈。首级在如此炎热的天气里并无一点腐烂,也无一点干枯,城中居民无不啧啧称奇!

“李木老哥你读过书又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你知道这是个啥情况不?而且宣旨的这些人是谁啊看着杀气腾腾怪吓人的。

我看戏文里传旨的都是太监,那些官老爷还要下跪来着,咱们见圣旨不跪可是要杀头的!”人群中一个中年汉子正敞着衣襟,乐呵呵的向着旁边一个行商模样的汉子讨好问道。

旁边的汉子看了他一眼瘪瘪嘴,也不在意他问得颠三倒四、毫无重点,偏过头去说到:“我说你张老三也是个没出息的,只知道往婆娘肚皮上拱,连大名鼎鼎的黑龙卫都不知道?而且这黑龙卫只取龙旗,不取圣旨,说明乃是口谕。当今天子圣明,登基之后就说过除了官员需要见旨下跪,咱平头老百姓那是不见天子本人都可不跪!”

张老三一听不乐意了,不满道:“嘿,我张家这代就我一个男丁,去年才托人买了个外族媳妇,我不得加把劲让她把孩子怀上啊?一来也是为了有后,二来也是让她收心。再说我们黄土城这破地方,哪知道什么黑龙卫,口谕不口谕的!”

李木从袖子扯出一把折扇慢慢摇起来,等热气消退了才慢悠悠的指点道:“你看那马,起码有八尺来高,四条腿全是黑鳞,额上有两坨肉包如龙角一般拱起,名叫黒蛟马,相传乃是生性的蛟龙与草原上的野马交合而生。日行两千里,夜行一千八百里,力驮数千斤如无物,可生食狮虎。除了天家和天子亲封的五个侯爷,谁能养得起这种马,谁又敢养这种马?这些骑士又是身穿黑甲,甲衣无一丝缝隙,用龙纹做底,金丝做扣。当是咱们陛下赐给五个侯爷当做亲兵的黑龙卫无疑了。”

他有意卖弄,不等张老三继续发问,又自顾自地说到:“这死鬼林观海乃是西南三十六土司之一,本来颇有贤名,今年开春突然举旗造反,联合三十六部土司合兵二十万向京都进发,还发了什么讨伐檄文,说什么当今天子无道,亲汉民而奴夷民,总之是不顾夷民死活,纵容官商在其辖内抓捕奴隶,开矿炸山,或贩卖出省。搞的那些土司老爷没了活路,要联合其他化外蛮夷一起打上京都哩!”

说完好像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揶揄道:“你那个买来的外族媳妇说不定就是这林观海的老乡,你可要小心被牵连!这些蛮子一路上倒也是声势浩大,攻克不少小城。不过在广英关外和朝廷的军队僵持住了,四个月前我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就听说朝廷派了神武候率其亲军前去平叛,算算这黑龙卫的脚程,林观海这老小子大概没坚持过一个月就被杀了,当真无用得紧。”

“传言这黑龙卫每个都有万夫不敌之勇,整个大武朝也不满三千之数,现在朝廷四处对外用兵,让黑龙卫出来宣旨,不过意在宣扬我朝武力武力罢了!”李木说得有条有理,又讲的出真凭实据,周围百姓都张着耳朵在听他吹嘘,李木不免一阵志得意满。

本来李木还要再说,可是这队黑龙卫中有人骑马从他身前经过,隔着覆在脸上的面甲看了他一眼。虽然李木没有看见这骑士的表情和眼睛,仍然觉得有一盆冰水从自己头顶当头浇下,生生在这三伏天打了两个摆子。马上住口不言,两股战战的低下头去,等这骑士走开了,才敢挤开人群跑出去。

等这队骑士大摇大摆举着林观海的脑袋绕城一周后,就有官员引着这队骑士往城内边军军营走去,城中居民见无热闹可瞧,俱都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