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弱文受封冠军侯后,大夏太祖继续拜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准其佩剑临朝。如此殊荣,大夏千年仅此一例!
但就在这荣登金顶,位极人臣之时,王冠军突然以暗疾缠身为由,向太祖提出请辞,恳请太祖收回帅印,准其回尚阳颐养。太祖再三挽留不得,只好作罢,恩准了王冠军的辞呈。
太祖念冠军侯劳苦功高,特封王冠军之父为尚阳伯,准其食禄尚阳,世袭罔替。此事成为了大夏的一桩美谈。从此,尚阳城成了王家的私地,而王家也有了建立千年基业的资本。
王冠军壮年辞官成了大夏太祖一朝最大的憾事。在当时的人看来,如果王冠军能继续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必定能彻底吞并周边势力,为大夏打下一个前无古人的辽阔疆域。
但是多年以后,有人在太祖时期的太史令私撰的典籍中发现,当年王冠军辞官之事实则另有隐情。
当年攘夷安内战争中,大夏一方将星闪耀,其中最耀眼的非王冠军莫属,但在其之下的二侯十八将同为不世人杰。但就是这样一群杰出将才,在王冠军归隐尚阳后,也相继退出了大夏的权力中心。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自王冠军归隐后,尚阳王家在竟无一人入朝为官,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太祖病逝。这对一个食禄一城的侯门望族来说着实匪夷所思。
因此,有人大胆猜测,当年王冠军激流勇退,背后必有龌龊,且直指太祖!
太祖病逝,仁宗继位。
此时的大夏因冠军侯等三侯十八将离去多年,军备废弛,手中的力量已不足以镇压四方。原先被打残的四方势力也想趁着大夏新旧政权交替之际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新一轮的危机正在酝酿!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就在这危难时刻,尚阳王家又走出了一位惊艳世人的安邦能臣——冠军传人,大夏神相王神安!
当时的王神安刚及弱冠,他左执冠军印,右持《平天策》,一路西行,进京面圣。
史书有载:仁宗与神安闭谈三日不出,出时拜神安为相,主政大夏!
王神安的确无愧神安之名。
在北他筑定北要塞,以尚阳王家子弟为筋骨,建朔方、定北二军,抵御北漠乾元残部。
在南他联合交、梁二州豪强,围堵西南秘境,镇压三宗六氏。
在东他集合尚阳王家的青州势力组建济北军,一为支援北部并州抵御北漠乾元,二为辅助西北幽州击退千山妖域。
在西他趁蛮神重伤沉睡,西川无人主持之际,分化蛮族各部,以蛮制蛮,化解西垂之危。
在内他裁镇削番,重定朝纲,立法治世,树德安民,历经二十载终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史称神人安世!
这二十年不仅仅是大夏脱胎换骨的二十年,也是尚阳王家扶摇直上的二十年!
王神安掌朝的二十年间,借着朝局废旧立新之际,在朝中大肆安插王氏子弟。从此,上至金銮大殿,下至郡衙县堂,无处不有王氏子弟的身影。
更为骇人的是,仁宗一朝的人事任免,钱粮输送,刑法律令,兵马武备,皆被王氏子弟渗透。当时民谚有云:大夏明朝半王家!
这明朝指的是大夏皇族明家,言下之意是这名家的大夏朝廷有一半是王家的。也难怪有人说,王冠军借王神安之手报了太祖逼其归隐之仇。
此话绝非夸大,从王神安攘外安内的策略中便可知一二。
王神安虽师从王冠军,行事风格却与王冠军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