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豪赌了一夜,吃了饭之后便睡觉去了。臧氏打算去附近的静安寺采买一些东西,毕竟刘裕交代过了,要给刘兴弟和刘奕做一身新衣。静安寺是一座寺庙,门口就有自发形成的集市。
女人爱逛街的秉性大抵古已有之,刘兴弟一听说要去赶集,高兴地手舞足蹈。闲来无事,刘奕也陪着去了。
集市的规模不是很大,可供交易的东西也非常有限,不过有一种商品却是后世所没有的——人。寺庙斜对面是一片小树林,一些衣衫褴褛甚至衣不遮体的人头上插着草标。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卖自己,有的卖儿卖女。
据说,青壮最好卖,其次是年轻女子,然后是半大的孩子,太老的和太年幼的基本上无人问津。至于病残之人,那就更不会有人要了。
看过之后,刘奕就后悔了,这些活着的人看上去比河里漂着的死尸更让人不忍直视。其中有一个女人,身上只围着一个草帘子,怀里还抱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可以想见,她到底经历过什么。
“道奴,别看了。”刘兴弟把他拉走了。
此后的几天里,刘奕一直闷闷不乐。臧氏发现了,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刘裕发现了,问他是不是反悔了;刘穆之也留意到了,只是刘奕不说,他也懒得问。
别人问与不问,刘奕始终都保持沉默。不然呢,难道跟别人说他要拯救苍生吗?这简直是个笑话。
年关将近,刘家人陆续回来了。首先回来的是刘奕的两个叔叔刘怀慎、刘怀默,之前他们一直在田庄里,忙的时候干干活,不忙的时候读书教子。最后回来的是伯父刘怀肃,他跟刘裕一样也在北府军中任职。这是一大家子人。
刘穆之跟刘奕提过,如果他真的有志从军,不如跟着伯父刘怀肃。刘怀肃是宁朔将军刘敬宣的司马,刘敬宣是大将刘牢之的儿子,而且深受朝廷的赏识。此人还不到三十岁,算得上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
刘怀肃似乎也有这个意思。他是家中的老大,但至今无子,跟刘裕相比,他甚至连个女儿都没有,所以平日里视刘奕为己出。虽然他也不愿刘奕去涉险,但是当他听说刘奕去投奔刘裕而不是他,着实伤心了好一阵。后来听说刘奕失踪了,正准备去找刘裕的麻烦,又得知刘奕安然无恙地回来了,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所以,一回到家他便问刘奕,过了年之后愿不愿意跟他走。
刘奕以祖母不许他涉险为由委婉地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