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什么能让刘裕再多活几年的灵丹妙药,于是想到了一种可能——自己能否追寻他的足迹,完成那个未竟的事业呢?能不能,或许还要看天意,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容错过。
所以他不知廉耻而又急不可耐地给刘裕磕了个头,叫了一声“义父”。刘裕大喜,赶忙离坐将其搀了起来。
刘怀敬看着这一幕,痛心疾首地干了一大碗老酒,然后把碗重重地放在案上以表达自己的不满。
刘奕不得不照顾一下“亲爹”的感受,给他敬酒,表示自己以前太顽劣,让他担心了,以后一定好好读书,做个乖宝宝。
刘怀敬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又干了一大碗。
“留在家里读书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还要请个可靠的老师。”说这话的时候,刘奕想到了他所能记得的另外一个人——刘穆之。
“我儿懂事了,为父自然会帮你找到良师的。”刘怀敬鄙夷地看了刘裕一眼,说到读书这件事情上,这个莽夫可就不懂了。
刘奕忙道:“我倒是有个人选,就是不知道他现在何处。”
“谁?”刘怀敬忙问。
“刘穆之!”在刘奕的印象中,如果把刘裕比作刘备,刘穆之就是他的诸葛亮;如果把刘裕比作刘邦,刘穆之就是他的萧何和张良。
“谁?”刘裕不是没有听清楚,只是听到这个名字就忍不住发笑。在京口,如果问谁的脸皮最厚,那一定是刘穆之。据说这厮经常到岳父家里混吃混喝,很是不受待见,但他依旧我行我素。有一次,吃完饭之后,他向自己的小舅子要几颗槟榔回家吃,小舅子嘲笑他:“摈榔是拿来消食的,你经常挨饿,要它做什么?”
“我看挺好!”其实刘怀敬也瞧不起刘穆之,但他本着凡是刘裕反对的他就要赞同的原则,立刻拍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