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乌桓往事

“后来张纯引诱乌桓参与叛乱,声势浩大,举朝震惊。于是派遣当时还并不是幽州牧的刘大人前来幽州,领幽州牧。在州牧大人到任之前,幽州的防御可以说一直多亏一个人作战勇猛而力保不失,他就是你的父亲。中平五年,张纯与乌桓酋长丘力居在青、徐、幽、冀四州境内到处抢掠。当时的皇帝汉灵帝命令你父亲进行讨伐。”赵云见公孙宝月如此关切,继续讲道。

“当时主上率领己方部队深入敌境,在乌桓境内的辽东属国的石门一带与张纯部队交战。在经过一番大战后,张纯大败,连妻子儿子都不顾不上就逃了。

可是由于此时主上的部队太过深入,没有补给,在胜利后反而被丘力居等乌桓人围困于辽西管子城。这场包围战一直持续了两百余日,此时的主上部队早已断粮多日,士卒已是疲惫不堪,可以说是到了‘粮尽食马,马尽煮弩楯’的地步。”

“那后来呢?”公孙宝月虽知父亲后来必安然无恙,可依旧忍不住担心起公孙瓒的安危来。

赵云抬眼看了看帐外,将思绪带回了六年前的那场战役,道:“后来主上经过一番决策后,决定利用当时的雨雪天气分散突围。当时的境遇可以说是生死一线,主上在与士卒们进行了诀别以后开始突围,突围的士卒十之五六都死在大大小小的沟壑里,但最终主上仍旧得以脱险。在这两百日的包围战中,乌桓人也饥饿困乏,眼看雨雪已致,不得已他们退到了柳城。

经此一役,主上的远征部队虽然损失过半,但是基本摧毁了叛军的主力部队,也让乌桓见识了我大汉天威。因此朝廷也特意加封主上为降虏校尉、都亭侯,兼领辽西属国长吏。”

公孙宝月长舒了口气,庆幸自己的父亲安然无恙,甚至有些得意,欣喜道:“那后来呢?后来怎样了?那二张就这么放过她们了?”

赵云见公孙宝月如此着迷于这些故事,笑了笑,接着道:“因为主上的大胜,为州牧大人的招安提供了条件。后来州牧大人派使臣到乌桓部落去,告诉他们利害,并承诺会为他们‘开许善路’,责令他们斩送张举和张纯的人头,并悬以重赏。丘力居等听说州牧来到幽州,都很高兴,于是自动归降。

当时张举、张纯逃到塞外,所余部下全都投降或逃散。于是州牧大人上奏,请求将征集的各部队全部遣散,只留下降虏校尉也就是主上,率领步、骑兵一万人,驻扎在右北平,以此表明州牧大人招安的诚意。

于是二张叛乱第三年的三月,张纯的门客刺杀了张纯,并带上他的人头去见州牧大人。而张举则见败势渐成定局,于是上吊而死。二张叛乱由此结束!”

公孙宝月听完了故事,点了点头,道:“原来是这样啊!你怎么了解得这么清楚?”

赵云淡淡一笑,道:“既然要来出使乌桓,怎能不打听清楚,这些都是悄悄向你的二叔刘玮台那打听来的!”

公孙宝月将小嘴一翘,道:“哼!他都不和我说这些的,看我回去不烦死他!”

赵云一听,心中暗道:“刘主簿,你今后麻烦大了,可千万别怪我啊!”于是赶忙岔开话题道:“不过这一温和的招安做法引起了很多幽州武将的不满,其代表就是主上——你的父亲!据说主上还曾企图破坏州牧大人的这次和谈,但未能得逞。”

公孙宝月眉头一皱,疑惑道:“我父亲为何对着乌桓人如此痛恨呢?”

赵云将思绪收回,道:“关于这一点我也曾问过刘主簿,他说主上的家乡辽西,是乌桓南袭的必由之路,恒灵二帝时期,国力匮乏,北戎常常南侵,抢夺我汉民的财物、牲口、壮丁、妇女,主上对于家乡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有感触,因此对乌桓等少数民族有着强烈的民族仇恨。”

公孙宝月似乎若有所思道:“哦!可是……不对啊!那乌桓王蹋顿呢?他在哪里?”

赵云笑了笑,道:“别着急啊,马上就到他了!经过二张叛乱,原本实力最为强大的上谷郡首领难楼损失惨重,实力一下子变为最弱,取而代之的是辽西郡的首领丘力居。

献帝初平年间,曾一度将主上逼上绝路的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去世,而他的儿子年纪小,于是由他的侄子蹋顿继位,总管三郡乌桓,部众都听从他的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