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初到军营

袁绍大营,袁绍怒气冲冲地拍着案几,指着文丑骂道:“本来已可生擒那公孙瓒,为何让他走脱?”

文丑惭愧,道:“本来已经擒到公孙瓒,可半路杀出个白衣小将,自称是常山赵子龙的。末将与之大战六十合而胜负未分,耽搁了时间,致使敌方救兵赶到,不得已而回。”

袁绍疑惑道:“常山赵子龙,没听说过啊。竟能与你大战六十余合,是公孙瓒帐下的吗?”

文丑思考了一会儿摇了摇头道:“我看不像,公孙瓒似乎也不认识他。而且此人年纪不过十岁,穿的是百姓服装,可能尚未入伍!不过依照那公孙瓒的性格,定会将他纳入军中。”

这时,袁绍旁边的一名侍应道:“启禀主公,那赵子龙我认识。”

袁绍奇道:“你如何认识?”

那侍应伏地道:“小人与他同时入伍,他原是主公帐下的一名什长”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此武艺高强之人,竟本是自己帐下之人,何故却从来不知?

袁绍轻咳一声,众人缄默。

那侍应有些得意,接着说道:“他出身寒门,却武艺高强。小人本就好结交好汉,所以对他格外留意。本以为以他的本事,定会有所作为。却不想他后来辞官而去。”

袁绍更加惊奇了:“为何辞官哪?”

侍应支吾,道:“这个……这个……小人不敢说……”

袁绍怒道:“说!”

侍应道:“他说袁门四世三公,而主公您更是领导一十八路诸侯共伐董卓,帐下良将千员,士兵无数,还以为您是不世出的英雄豪杰,故而投奔于您。可谁料……”

袁绍早已不耐烦了,道:“谁料什么?”

侍应道:“请主公恕我无罪,否则我不敢说。”

袁绍强压怒火:“恕你无罪!”

侍应道:“他说主公您,主公您身为一十八路诸侯盟主,不思团结各路盟友,共伐董卓。却在小胜之后,巧取豪夺、内斗不止。致使国贼逍遥,天子蒙难,百姓困苦。不过也是个追权逐利的小人罢了。故而,辞官而去啊。”

袁绍原本领一十八路诸侯共伐董卓,虎牢关一役之后,董卓大败。董卓见盟军声势浩大,于是挟持献帝,驱赶洛阳百姓迁都长安。

但是讨伐董卓的一十八路诸侯各怀异心,迁延日月,保存实力。粮尽后,诸军化作鸟兽散,一场讨伐不了了之。

随后,袁绍为扩充势力,意欲夺取韩馥的冀州,于是和幽州的公孙瓒相约南北夹击韩馥,韩馥不得已让出冀州。谁料袁绍气量狭隘,最终仍是逼死了韩馥。随后,公孙瓒派公孙越出使袁绍,欲瓜分冀州土地,袁绍假意答应,却暗中派人冒充董卓家将将公孙越乱箭射死。公孙瓒闻讯后大怒,遂起兵攻打袁绍。也因此有了后来的磐河之战,公孙瓒为文丑所败,后又得赵云所救。

袁绍拍案怒道:“混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