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中,紧挨着开封府衙旁的万里商号库仓,包拯和范仲淹两人围着面前的一本账册指指点点,一些民夫按照负责监管指挥的账房先生的吩咐,将一堆堆的铜钱和布匹装在马车上,穿着便衣的王曙揪着山羊胡站在一旁乐不可支。
“两位,我这份子还利得如何?”
范仲淹看了包拯一眼,然后道:“当日便已说定,按照市价三倍返利,再除以其中税收,当与之王枢相两万七千四百二十六贯也。”
“善。”王曙让管家取来当初的协议合同,包拯确认无误后又递给老范,老范瞄了一眼也就给收了起来。
王曙走后,除了一时从外地赶不过来的张贵妃叔父,其他文武大臣的账目算是全部结清了,包拯私底下入的份子倒是没急着换出来,反正当初也没给多少,等路小娄安全回来再结账更符合他的做事标准。
“之前包左谏所言我还有些不信,没想到近日一见果真如此!”范仲淹拍着账册感慨道:“这番返利,已经赶上今年的灾情损失上报的数目,恐怕还绰绰有余。那大米先生真有如此之能,返了三倍利焉有赚数?”
“三倍利算甚?”包拯笑道:“依我所看,大米先生这趟定能满载归之,想那张贵妃的叔父,托情求了满满一船的份子,想来必不会只图利而不度势。”
范仲淹想了想,道:“听包左谏这么一说,吾却有与大米先生结识相交的想法了。”
“那可不容易啊。”
包拯把账本都收起来,递还到关了库房站在一旁待命的账房先生手上,对着范仲淹接道:“自从大米先生进京以来,都有圣上的亲信对其保护,吃穿用度使的都是皇家的,俨然是圣上的意思。”
“听说包左谏当初是由大米先生向圣上举荐出仕入朝的,想必两位关系一定不错吧。”
这也是包拯一生的疑惑,自己就算是从记事起开始想,都想不出有路小娄这么一号人,似乎还对自己了如指掌。
“范右谏所言差矣,我与大米先生可能会有一次萍水相逢,但深交算不得也。”
“当初苏州水畔,柳三变与大米先生一见如故,高谈志向,让柳三变折服不已,临轩放榜时死荐于文武百官面前,得囚国士入殿。”老范感慨道:“世人皆言,君子惜君子,某过于殿前荐国才,柳路之交亦为书生乐道。”
包拯想了想,默默帮自己定了个位:“那我与大米先生,莫不是玉工与路上之石?”
“什么说法?”
“见石奇材,往商荐之。”
“包左谏所言,虽不如柳路之交,不过也算物尽其价,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