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侯景之乱一

面对来势汹汹的五路梁军,侯景问计手下谋士。

“如今五路梁军二十万之众前来进犯,我等该如何应对?”

“大王,我等皆在汉地,若想成事,便须得名正言顺。”

谋士徐思玉说道,他原本便是汉人,在汉地,郁郁不得志,便投奔北国,一直跟随侯景南征北战。他想施展自己的平生所学,便须得一个重视他的君主,侯景虽然狡诈,但是对有才学的人甚是敬重。侯景让他展翅,他助侯景飞翔。

“我等皆为北人,远道至此,只有一州之地,连日招募新兵,只有八千余人,梁国数十万之众,且萧衍已立国四十余年,根基深厚,我如何得以名正言顺?”

侯景大是不解,疑惑的问道。

“大王梁朝虽表面繁华,实质上危机重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方虽然兵少,但是大王此时起兵,必会稳操胜券,南朝有三大不利因素,第一百姓生活饥苦,上层奢侈无度,南国百姓积怨颇深,大王只需振臂一呼,以高官厚禄金钱美食女色诱之,必会从者如云。第二南国数十年无战事,已无有陈庆之,韦虞这样的良将,将星凋零,军土大多没有战争经验,而大王帐下虽然人数稀少,却是百战精兵。而且就作战技巧来言,天下无人会是大王敌手。第三寒山大战,梁国中央禁军已被慕容绍宗尽数剿灭,萧衍无有嫡系部队,地方部队皆由诸王辖制,吾现萧氏诸王,皆各怀异志。我等可从中离间,并且为我所用。”

徐思玉说道。

“不错,可从中选择一皇族之人,为我内应,我可假意立他为帝,名义上我还是梁国的臣子。可以以清君侧为名,另立新君,这样果真是名正言顺,我几次三番贿赂朱异,这厮收我钱财却从不为我办事,清君侧,便以杀朱异为名吧”

侯景大声的说道,带着些许的愤怒。

“大王圣明,朱异身为寒族,上藐视南方高门权贵,下乱主法规巧夺名目,鱼肉百姓,此番梁国得以出兵,导致寒山大败,在梁人看来也是拜此君所赐,梁国上下对朱异恨之入骨,若以诛此人为名起兵,必会得到各方的响应。”

一旁的王伟接着说道。

“萧氏皇族众多,虽心有异志,但与我等势同水火,又如何能够接受我的拥立?”

侯景疑惑的问道。

“大王莫要忘了,在北国之时,萧正德曾因萧衍不立他为太子心生不满投靠过北国,我与他有一面之缘,此人品格卑劣,利令智昏,又是南国皇族。大王假意拥立他为皇帝,让其为我方内应,必会事半功成。”

商议完毕,侯景便书信一封,联络萧正德,许诺事成以后,以他为帝,萧正德得信,喜不自禁,全身上下热的通红,暗自想到,侯景乃北方的战神,只因伯父出尔反尔,私下和北国暗通款曲,方才惹恼了他,北方胡虏在南地无有根基,须借我之力才能成事,待事成以后,我便可假意协助他征战北国,借北国之手将其取掉。想到此处,不禁暗自得意。生怕候景出尔反尔,另立他人为帝,因为不是根正苗红的皇家子弟,他吃过一次亏,不想重复第二次,便连夜书信一封,催促侯景立刻起兵,他可当其内应。

“哈哈,果然不出诸位所料,但虽然一切进展顺利,可是我等只有八千,梁国却又五路,20万大军,若与之正面对敌,必是以卵击石。”

侯景接到萧正德的书信,又和谋士王伟等人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