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枭雄本色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枭雄创业时期,使自己名正言训的最好法门,所以宇文泰才会千方百计的将元修迎入长安,高欢为了和皇帝的战争,却弄丢了皇帝,这让局势变得很滑稽,实力强劲的他成了非法政府,他连上40多道诏书,请求皇上回归洛阳,都遭到了元修的拒绝,无奈之下,他只得拥立11岁的皇子元善见新任傀儡皇帝,随后迁都邺城,从宇文泰的一举一动,他意识到,他真正的威胁将来自于关中的宇文泰,建都邺城,是为了更好的迎接将来的东西大战。

宇文泰在关东的根基并不稳固,当贺拔岳死去以后,武川子弟也并没有旗帜鲜明的推举他,在这个时代,论算计没有超过宇文泰的。他冷静的分析自己的处境,关东军队3万余人。跟随皇帝入关的就有一万余人,其中不乏独孤信,斛斯春等善战将领。而自己武川系的一万余人也不乏有李虎这样的保皇派,他首先很清楚自己的意图,不是想做霍光周公这样的臣子,他要建立自己的王朝,那么这样性格桀骜不驯,有一定实力的皇帝就不能拥力,如果不甘心为傀儡,保他何用?只有杀掉他,重新立一个听话的皇帝,才是符合他利益的选择。

利益是最好的驱动力,他找了元明月的亲生弟弟元宝矩,明确的告诉他,他的姐姐元明月与皇帝,自己要杀掉元明月,希望得到他的支持,杀掉一母同胞的姐姐,却要求到弟弟的帮助,看起来是多么荒诞的事情,但是人的扭曲了人性,或者人性本来就是邪恶和利己的,只是因为自己的实力不够,处在一种平衡之中,使人们不得不掩盖自己的本性,戴上面具,成为一个懂规矩的人。对有些人来讲,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以拿来卖的,关键在于你的筹码能不能打动人心,所谓的道德只是他们谈判过程中的可以利用的虚拟筹码而已。人天性就是欺善怕恶,元宝炬在洛阳之时,早已看出高欢并不想把皇帝怎样?所以他随着自己的性子和高欢的手下争执互殴。瞧不起嚣张跋扈的高隆之,高声咒骂他只是一名镇兵而已,高隆之是高欢安插在洛阳的亲信,本是汉人,只是依附高欢,才将自己改成鲜卑姓氏,并不是真正的镇兵,他敢任意羞辱。因为他知道高欢不会杀他。而这时面对真正的镇兵出生的宇文泰,他却害怕的瑟瑟发抖,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因为他的直觉本能告诉自己,宇文泰是真正的心狠手辣,可以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弄死自己。在宇文泰灼灼的严厉目光之下,他惶恐的低下头,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温顺和听话似乎是他所有的标签。我们不能说它是伪装,任何表现都是他的真面目,人的性格就像一条变色龙,随着外界的影响来改变自己处事的态度,而这正是宇文泰想要的,他冷冷的扔下一句话

“高欢立幼主专权我也可效仿,但我希望你的血是冷的。”

意思很明显,表明他可以立元宝矩为皇帝,但是他必须听话,必须协助自己杀掉自己的姐姐和堂兄,必须将自己一切不切合实际的念头冷藏起来,静静的呆在那里,不能热血沸腾的妄想得到真正的实权,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傀儡皇帝。人性是贪婪傲慢的,做为一个傀儡皇帝,堂兄元修的悲惨命运,他看得一清二楚,有时候甚至怜悯他,嘲笑他甘于做一个傀儡皇帝,可这时候傀儡皇帝的蛋糕砸在自己头上,他却欣喜若狂,因为在骨子里,他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看着陷阱里面的财物,为什么人们都奋不顾身的往下跳,就算有人身陷囫囵,也行若罔闻,因为他们总是在想,自己和他们不一样,自己可以得到利益,全身而退。

宇文泰将元氏皇族召集在一起,以商议的形式宣布除死元明月的命令,众人皆心中不忍,却又无可奈何,皆看着元宝矩,宝矩默不作声,毕竟是亲姐姐,心中所以万分愿意,也要装作无能为力。

众人进宫逼迫元修,交出元明月。在无可奈何之下,元修只得交出心上人,皎洁的明月,冰冷的人间,容不得红尘中的一丝美好,人们总向往那人世间的宫阙,却不知那是世间最无情的所在,美丽的公主终于香消玉损,不知在临死那一刻,她是否还有一丝对人世的眷顾,和对生命的无比留恋,也许死亡才是她最好的归宿,因为随着生命的终结,这痛彻心扉的人间炼狱生涯也已结束,她再也不会感到痛苦,恐怖,害怕。世间的一切风霜雨雪从此和她无关,有时候活着是勇气,死亡却是最好的解脱,有的人生来就是享福的,而有的人苦难一生,这就是命运,没有任何的对和错,任何的感情因素,它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原本本的显示出它本来的面目。此时的元修,后悔的肝肠寸断,他痛恨宇文泰,悔恨自己对生活的不满足,高欢虽然专权,却有温情的一面,除了并州和河北的人事调用以外,其它地区皆不干涉,更不过问他的和私德,表面上对他的态度也是恭恭敬敬,可是他就是不满足,人只有来到真正的地狱,才知道往昔的生活是天堂。人们总是有牵引着,自以为聪明的做着愚蠢的事情。他抡起大锤砸碎桌椅,弯弓怒射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却只是换来宇文泰的轻蔑一笑。在他眼里,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帝只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而他宇文泰才是真正的符合天道,无情无义,按世间的客观规律行事,没有夹杂一丝的人间情感。一杯毒酒,送君上路,元修死后,元宝矩得偿所愿,被宇文泰拥立为新的傀儡皇帝。

在解决掉元修以后,宇文泰又开始算计自己的好兄弟独孤信,独孤信有荆州刺史贺拔胜的支持,又和宇文泰一样出生于六镇武川的高门士族,他在武川集团的威望并不亚宇文泰,所不同的是,独孤信重情重义,被世间的情谊所牵绊,按照人间的道义行事,所以是人间的豪杰。而宇文泰切不带一丝的人间情感,理智而冷静的实行着天之子的使命。天道无情,以万物为刍狗,宇文泰就是这个时代的天选之子,在他的眼里,所有的人都是没有生命的工具,任由他算计和利用。侯景攻打荆州,贺拔胜兵败投靠梁朝,宇文泰却上表朝廷,任命独孤信为荆州刺史,救援荆州,却不给一兵一卒,独孤信记挂着贺拨胜的安危,只带着本部不足一千余人前去救援。独孤信与杨忠为前锋,一举平定三荆,侯景和高敖曹发动反攻,独孤信寡不敌众,效仿贺拔胜投靠梁朝。

北魏时代结束,西边的宇文泰,东边的高欢,历史将展开新的一页,东西大战将一触即发,这个年代的一代绝代双骄,将施展各自武功,为这段历史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