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围城打援

萧衍走出帐外,抬头仰望晴空万里的天空,徐徐的说道。

众人虽不十分的明白,却都按计行事,拔下营寨,运了粮草缁重,拖起战船,将军营移至高处,而此时已得战报,中央军已兵至夏口,与低处险要之地安营扎寨。这时,忽然风声大作,乌云密布,瞬间倾盆大雨,犹如瀑布般洒了下来,却一时不得停歇,如泼水般连续下了三天三夜,致使河水暴涨,原先的低洼旱地皆变成一片汪洋,将13路中央军尽皆淹没其中,众将方才恍然大悟,连忙驾上原先准备好的战船,一路掩杀,将中央军援军杀得大败,陈伯之万般无奈,只得请降。

仅此一役,众将皆十分的叹服,连声赞道。

“将军真乃神人也,如何算得,这金秋时节,却有如此大雨。”

萧衍得意的笑道。

“为大将者,当知天时,晓地利,我自幼便深习五行八卦,观天之技对我来言乃雕虫小技耳”

很多时候,声望就是在每一次战役胜利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加湖大挗,而且是以这种皆近天人合一的方式获得,给两城的士兵带来极大的震撼,在这种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投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此时的萧衍虽然透着几分得意,却并不受这种情绪的干扰,冷静的分析着战局。按照一般的战场规律,在取得大的胜利以后,部队都得经过短暂的休整。萧衍却下达了相反的命令,全军立刻开拔,向南京进军。

“将军,我军已然大胜,为何不休整数日,再行出兵。”

“用兵之道,在缓急得当,此时当趁对方新败,士气低落,迅速攻击南京,方为上策。”

虽然行动迅急,还得做事稳妥,江夏两地,军事重镇,前方变成后方,须得一稳重可以担当之人,建设战争过后满目苍夷的家园,赢取民众的支持,前方在打仗,后方不能乱,他沉吟半晌,看着韦虞,用马鞭轻轻的抽打着他的胸膛,煽情的说道。

“后方之事,托与韦虞,吾当无忧耶”

韦虞听罢,激动万分,他是个有能力的人,也是个高傲的人,在萧衍一连串杰出的指挥面前,他心悦诚服,有时候忠诚是建立在对被忠诚者人格和才华深深的佩服的基础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除了裸的利益相连之外,还有一种人性魅力的相互吸引,对于领袖的欣赏,他深感自豪!愉快并骄傲的接受了命令。

在解决了后顾之忧以后,萧衍领着荆雍联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入南京城下。但在此时,萧宝卷却并不慌张,他笑着对手下群小说道。

“萧衍远征之军,战线拉得过长,补给难以及时供应,朕只需守护南京半月,贼兵当自行败退。”

此时他已下诏,招集江北驻军,迅速进京勤王,从某一方面来讲萧宝卷天赋里还是有几分深合兵道的,在兵法上,他切中要害。可是自从他杀了有功之臣萧逸以后。就让每个外地勤王将军心里插上了一对想飞的翅膀。他倒行逆施的行为导致手下将领的人心思变。人们都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和一个信得过的投靠对象,而如今萧衍来了,只有有道德和有人性的执政者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和以后的飞黄腾达。人们纷纷迫不及待的离开了恶魔,投进了起义军,在起义军还未断粮之前,南京城宣告沦陷。

外城已破,内城却依然是看上去固若金汤,因为萧宝卷手中还拥有7万精锐的中央军和堪用一百天的粮草。

在这生命最后的几天里,他的荒诞和奇葩正在持续着,固执的向他悲剧的结局投入了几分莫名的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