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精神武器

你们不是要银子么军饷高,战利品有的是!

你们不是要分田地么真的给你分田!

以上还属于物质方面的满足需要,精神方面的满足需要就更惊人了——

你们不是要神仙下凡么青莲仙子转世符合不

你们不是要神迹么圣姑的神迹还少么

你们不是以前得病了各种求神拜佛一点用都没么现在圣姑的手下主业就是治病救人!

你们不是之前根本没有识字的机会么现在有许许多多的半工半读的学堂让你去上,包你成为识文断字的“文化人”!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许多,说镇江侯和圣姑治下的人中至少有九成比之前生活要好了,至于剩下那一成,那是必须镇压的敌人,懂不至于朝鲜、倭国那边的战乱,这年头可没几个爱心泛滥国际主义者。

还有传说中强横无比、一手遮天的文官集团,他们的真实力量和节操都比传说中要低的多。要知道他们在宋代、明代后期看起来强大一是因为占有了庞大的土地资源,二是垄断了人才上升渠道。而在目前的镇江侯统治区域,土地被大批大批的重新分割,前者被极大地削弱了,至于后者……目前的上升渠道一是军功,二是阎应元管理的吏员考试,至于科举……毛雄辉已放出风声要在明年恢复。

科举显然是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一项创举,由于它给了中小地主进入官僚体系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大一统王朝的稳定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然而这种古代版本的“公务员考试”也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偏科,非常严重的偏科。至于为何偏科呢因为资源不足啊……

后世有不少人推崇周朝贵族的“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看起来文武双全,逼格甚高。但请注意这一套的训练是要巨量的资源作为支撑的,中小地主根本玩不起,若是把这个作为科举的内容,只会让世家大族垄断,沦为变相的九品中正制。于是乎这六艺到了科举时代其实只剩下了礼和书,把四书五经作为考试范围,后来还有了八股文,结果中小地主确实玩得起了,但这样考出来的“人才”是什么货色,大家心里清楚。

至于明年在应天府举行的科举,和之前的科举基本上是狗和热狗关系,对于符合毛雄辉、洛英标准的人才来说,这是一个选拔的机会,而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那种,无疑是又一场下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