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线————
当郑成功为合作及打劫倭国一事举棋不定的时候,定海县城外的甬江区段,一场大规模的展销正在进行之中。
军工产品固然是暴利,但民用产品市场更广阔、容量也更大。而在这四艘铁甲战船和铁皮战船之上,用于出售的军工产品和民用品都有。在确认了“铁船上的大铳”不会滥杀百姓之后,大批的渔船、商船非常自觉地构筑起销售网络,后来认了怂的施琅也参与进来,而让他哭笑不得的是,同类的武器装备,镇江侯一方卖的比陈德那边自己仿制的还便宜……
大批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带来的价格优势,正在无声无息地扼杀着陈德的山寨大业,而在民用品那边,最受欢迎的则是各种耐用、不生锈的搪瓷及“青鳞”铁制品,在渔民、商人们都觉得自己得到了实惠利益的同时,镇江侯的经济触角已经渗入了这一地区。
八艘战船的编队只是先头部队,很快就有更多的武装商船跨过杭州湾,沿着甬江向着定海而来,由于这些商船看起来比战船好欺负,所以在一天夜里还出现了水匪袭击事件,至于事件的后果——第一,证明武装上船的火铳绝不是装样子,第二,甬江里的鱼又有好吃的了。
在这场袭击事件平息之后,施琅立即加强了定海县城的防备,他明确地意识到一股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已经到了眼皮底下,虽然现在是“和平的谈判与贸易”,但若是突然翻脸攻城的话,他至少要有所准备。
正当施琅为越来越多的船只“进驻”而担惊受怕之时,谈判终于达成了结果——同意联合去倭国狂揍幕府将军,大肆捞钱的计划,不过如此规模的远征需要周密地准备,外加先联合收复绍兴府城才行。
————分割线————
“郑成功果然是个聪明人,他想通过绍兴府之战来对我军的战力及弱点进行评估,同时切实地从扩张中得利。”这是腊月十七,毛雄辉得到“铁船外交”达成的协议后的反应。随后他笑道:“既然如此,出于盟友的义务,我自然会帮助他收复绍兴,当然了,绍兴府城归他,但三江所、沥海所都归我!”
郑成功没有拒绝这项提议,毕竟他知道依照毛雄辉之前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来看,真是在绍兴府之战后赖在三江所、沥海所等地不走,他也没辙,而之后的战争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和镇江侯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是非常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