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现在应天府的贝勒博洛,以及沿江地区之外的各种清将、士绅,骂镇江侯个武宁郡主各种凶,但“魔鬼手中的剑也是剑”道理,这帮色厉内荏的家伙几乎都懂。于是乎各种“贼产”商品大量地流入清占区市场,尤其以药品和武备为紧俏。比较讽刺的是,由于他们不愿意承认是从贼那边进的货,于是乎在苏州、松江、应天、杭州等地的市场上,这些货名义上都是“从贼手里缴获的战利品”。
“万恶的毛贼打了败仗,丧师数万,这些‘药酒’、‘疗伤圣水’全部都是缴获来的,价格便宜公道,货源有限,先到先得!”
“毛贼的破铁战船被苏州府的民团打沉啦,这些火铳和盔甲都是崭新的货色,居家旅行,杀人越货,必备良品!”
在南直隶和浙江一带清占区的“官方宣传”里,镇江侯这边平均每个月至少战败八次,死伤二十五万以上,人都快死绝了,但实际情况是毛雄辉这边出售一挺火铳得到的利润可以造出至少九挺火铳,出售一套盔甲得到的银子可以造出十一套盔甲,至于药品上的利润,也在百分之七百到百分之一千二百之间浮动,毫无疑问的是,这些迅速流入的财富转化为更多的药品和武备,还有其他各种物资,镇江侯的势力在极速膨胀之中。
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从镇江侯势力范围购置武备和药品的远远不只北面的庄子固、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南面的博洛、田雄、马逢知、刘良佐、左梦庚这几家,根据阎应元的探查,不仅发现了顺、西等势力派来采购的人,还有隆武政权的人,最有趣的是多尔衮、阿济格也有派人来,再加上一个毛雄辉派人主动送货上门的秦良玉,基本上全中国不太偏远地区的所有势力,都成了毛雄辉的主顾。
药品和武备热销,财源滚滚当然是好事,但这也存在一些隐患。药品还好,武备这玩意敌人买了再用来打你可是很容易想到的。不过要解决这种问题也很简单——一是保持己方对敌方的武器压制,二是炮船外交,主动攻占战略要地。
前者很好理解,例如可以量产燧发火铳的时候,对外出售的基本都是淘汰下来的火绳火铳,而当燧发火铳开始大量对外出售的时候,这边的各种野战炮早就茫茫多了。后者也是标准的、大航海时代常见的思维,己方的兵力尚不足以攻占更多的大城市和广阔区域的情况下,这种战略要地的争夺就成了重点。
例如现在的毛雄辉虽然没有强攻应天府的能力和意愿,但攻占应天府附近江面上的沙洲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而在出海口这一边,荷属东印度公司或隆武政权大规模海上入侵的可能始终存在,所以在崇明沙东南侧的“南沙”也要设立哨所和堡垒,人称“海望堡”。
在沿江军事力量不断强化的同时,江北大规模种地也在进行之中,红薯,更多的红薯,能种的地方都给我种上红薯,而在山东地界则是抽了风一般地狂种土豆,虽然可以购买大批稻米,但保持统治区域粮食自给乃至有所盈余是非常重要的。至于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当然是鱼,更多的鱼,那么长的江道、海岸线、还有各种湖泊,至少在可见时间内,渔业资源没有枯竭的迹象。
在相对“和平”、“建设”的为主题的八月里,毛雄辉忙的腿都快跑细了,不过幸运的是,他最终还是得到了隶属他和她的巨大喜讯——八月二十五,洛英生下一个五斤三两重的男孩,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