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过年了(三)

“你小瞧人,要是有机会我肯定能够谈下来。”王蓉慧气鼓鼓的道。

郭宏洲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自己媳妇又压在身上,不多会儿一股邪火就从小腹中升起来。拉过媳妇翻身爬上去,随即一拉床头的灯绳,屋里顿时没了光线。

大年初二。

田老太太的几个女儿在上午的时候陆陆续续的来了。

郭小明大姑家五口,二姑家由于二姑父腿脚不好只是二姑领着两个儿子来了,三姑因为送给了东寺庄的一户人家现在回娘家就成了回东寺庄只是等初几空了才会来田老太太这儿走上一趟,四姑家嘛如果说昨天是蹭热闹的话今天可是最正当不过回娘家的日子,因此还是一家子四口早早就来了。

赵素荣又是一大早上起来,照着大年初一的标准准备了午饭。不过因为今天来的孩子们年龄都比较大了,实在是挤不到一个桌子上头,索性就分成了两桌,打算孩子们坐一桌,大人们坐一桌。

大人这边有8个,田老太太,大姑郭兰,大姑父杨通,二姑郭琴,四姑郭淑芬,四姑父鲍成运,赵素芬,还有郭西杰。

孩子们这边10个,大姑家的大女儿杨桔红,二女儿杨卫红,三儿子杨卫国,二姑家的大儿子孙晨阳,二儿子孙旭阳,四姑家的大女儿鲍盼盼,二女儿鲍欢欢,三儿子鲍宇峰还是被郭淑芬抱着不占座位,最后再加上郭小明姐三个。

虽然孩子们人数多,但孩子们身量小,挨着坐下来反而不觉得拥挤。

大人们要落座的时候,田老太太脸上堆着笑拍拍身边的凳子朝着郭琴道:“琴,坐这吧。”

郭琴愣了下,回道:“娘,不用了,天冷,四妹家的儿子又小,四妹抱着孩子吃不上几口热乎饭,我坐在四妹旁边帮忙照看着点。”

田老太太的笑顿时僵在脸上。这么多年了,两个孩子都生了,这还是怨她呐。可是当年但凡有更好的办法,她哪里愿意那样子去做。

眼看要冷场,大姑郭兰连忙站起来活络气氛:“娘,我早就说过您的福气都再后头呢,您看您现在儿孙满堂穿金戴银的,走出去哪个人不羡慕您啊。”

金戒指是年前郭西杰带老太太买的。银镯子是刚搬到石峡村的时候拿散碎银子打的。搁这个年头,大多数人都还再为多挣两个活络钱绞尽脑汁的时候带这些东西真还是比较抢眼的。

“可不嘛,娘,您就是家里头的老泰山,有您在一天,我们的福气就多一天。”郭淑芬附和着,心里头却忍不住腹诽老娘:就是个重男轻女的,为了给二哥娶上媳妇,愣是把二姐换给二嫂的瘸腿哥哥。二姐当年躲在屋子里头哭了好几天,哭的嗓子都哑了,眼睛也肿成了核桃,可这当娘的愣是不改心意,坚持把二姐嫁过去,这搁谁谁也不乐意啊。现在木已成舟了说两句软和话以为这事儿就能了了?随即又暗自庆幸当年自己年纪小,要不然说不定换亲的就成了自己了。何况,换亲这种事情,两家子之间称呼起来多尴尬啊。

郭琴低着头,满桌子的菜似乎都没有看着,只是一粒一粒数着自己碗里头的米饭。这么多年了,她心里头的怨气怎么都散不了。她一不缺胳膊少腿,二不呆不傻,就是脑袋上掉了点头发有点秃顶,可那也是阶级斗争家里头没有钱治病闹得。何况三哥后来给她买了假发,戴上根本就看不出来这点缺陷。她怎么就该嫁个一个瘸子!嫁给一个连门都出不去的瘸子!虽然她那个丈夫对她也不错,可不错又能怎么样。当农民的就指着点田里头的收入呢,田里头轻巧的活又不多。她怀着孩子肚子地里头干活的时候怨,她把麦子一袋袋往家里头扛的时候怨,她累了想找个肩膀歇歇都找不到的时候更怨。娘刚才歉意的眼神她不是看不见,她也想当做没事一样的坐过去,可是她做不到啊。这一桌子人哪个不是成双成对的,只有她是独个的,坐到娘的身边,她只会更难受。

孩子们那边吃的很欢乐,一桌子的菜很快就吃了七七八八。大人们这边,虽然郭兰和郭淑芬都在努力的调节气氛,但一直气氛还是僵硬。到后头,郭琴也许是觉得自己的存在阻碍了大家,草草扒完了碗中的米饭坐到一边去了。田老太太也没有了胃口,说是累了,让郭西杰把她送回房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