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夫唯不盈

秋宵梦觉 易博瀚 2133 字 2024-04-22

傍晚的时候徐亦达和蒋欢会带着小鸭子去散步,剩下的三只小鸭子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跟着两人走在外贸公司的大院里,虽然滑稽倒也和谐有加。

走到大门口时,蒋欢给徐亦达介绍到,这边的门卫大爷是个本地人,之前一直是个光棍汉,后来花了8000元买了个越南媳妇,那个越南媳妇还带来了一个之前生的男娃,虽然这边条件一般,但是毕竟比越南那边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要好很多,所以这一家人也就踏踏实实地过起了小日子。

小鸭子逐渐长大了,食量越来越大,身形也日渐丰硕,眼瞅着到了农历7月14的鬼节,它们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按照当地的风俗,鬼节是每年里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甚至比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还要热闹。农历七月十五本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元节本是汉族的祭祖节日,后来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包括壮族在内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在这一天祭祖。传说以前广西的老百姓也在农历七月十五过节,到宋朝末年,南方战乱,广西老百姓正准备过中元节,听闻元军大举进攻岭南,为避战乱,就提前一天过节,后来也就一直延续下来是农历七月十四为鬼节。

广西居民往往会选择鬼节这一天回乡祭祖,而北海这里毕竟是海边,渔港甚多,所以大家还要祭拜海神。每年的这一天上午,海港周边村子的渔民都会组织起一支身穿五颜六色服装的游行队伍,抬着纸扎的各种神仙们,一路敲锣打鼓地送到海边的码头,点燃一长串十万响的鞭炮,再把一些鸡鸭鱼肉贡品倒入到大海中,算是祭拜了海神,来保佑大家出海平安。

而每年的鬼节要吃鸭子,也成了广西人的风俗习惯。至于这个“吃鸭子”的习俗究竟是起源于何时,老一代人也说不太清楚,只知道这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据说广西人的祖先认为每年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正是它们长大成熟的时期,肉肥而美。而七月半这一天,鬼门大开,许多的鬼魂涌入阳间,为了防止孤魂饿鬼伤害生者,肥美的鸭子就成了最好的祭品。

蒋欢看着三只可爱的鸭子,实在是无法下手。徐亦达琢磨了一下,决定自己留下一只来。他选了一只最肥硕的送给了蒋欢的领导也是外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李哥,李哥就住在同一栋宿舍楼里,两家人经常见面,李哥对蒋欢还算比较照顾,送给他也算合情合理。徐亦达又拎起另外一只鸭子装在袋子里,开车进城送给了马重阳家里。

回到家里后,徐亦达把蒋欢支开,双手合十,念了三声阿弥陀佛,就把剩下那只鸭子闷在水桶里淹死了。再把它开膛破肚,又浇上开水来拔了毛,收拾了半天终于斩成了一盆鸭块。在铁锅里烧上热油,加上各种大料,把鸭块倒进锅里爆炒后,最后浇上两罐啤酒,焖烧了半小时,最终一盆香喷喷的啤酒鸭就出锅了。两人大快朵颐,飞快地干掉了这盘菜肴。

蒋欢还是对这些小生命有些小郁闷,徐亦达倒是安慰道:“没办法,这世界的就是如此残酷。不过它们的生命意义也许就在于把各种营养成分从大自然里转化到我们身上来,而我们的肉身最终其实也要尘归尘,土归土,只要能珍重当下的幸福就ok了。”

随即,徐亦达赶快岔开话题,打开了电视机。只要蒋欢的眼睛一盯上那些电视剧,她的那些小情绪很快就烟消云散了。